[发明专利]显示面板辉度控制方法和电路、取暖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639813.3 | 申请日: | 2018-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77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 发明(设计)人: | 周伟宏;李益爱;康建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G5/10 | 分类号: | G09G5/10;F24D19/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徐升升;张颖玲 |
| 地址: | 528425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面板 驱动周期 辉度 环境光强 辉度控制 控制参数 取暖器 点亮 时长 匹配 电路 控制参数调节 控制信号 数据确定 行列分布 自动变化 光源 节能 驱动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辉度控制方法、电路及取暖器,该显示面板辉度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当前的环境光强数据;根据所述环境光强数据确定显示面板对应的匹配辉度;根据所述匹配辉度确定与所述显示面板对应的控制参数,根据所述控制参数调节所述显示面板的辉度,所述控制参数包括驱动周期和对应所述驱动周期内的点亮时长。通过控制该显示面板的辉度可以根据环境光强的变化而自动变化,可以确保用户的查看效果;且控制参数包括驱动周期和对应所述驱动周期内的点亮时长,针对包含不同行列分布的光源的不同显示面板时,均可通过一路控制信号进行驱动,成本更低且更节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辉度控制方法和电路、取暖器。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的家用电器产品,如取暖器上均设置有数码屏,在用户对家用电器产品进行操作时,数码屏可以用于显示当前的操作参数以及家用电器产品的当前状态。
随着家用电器产品的类型和功能的逐渐丰富,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产品在用户每天生活中持续使用的时间增加,然而,家用电器产品上的数码屏通常采用固定的亮度,当周边环境光线很强时,数码屏的本身亮度会显得偏弱,导致数码屏的亮度与周边环境的对比度不足,不清晰,影响用户的查看效果;当周边环境光线较弱时,数码屏的本身亮度会显得偏强、偏亮,导致数码屏的亮度和周边环境的对比度太强,看起来刺眼,同样影响用户的查看效果。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根据环境亮度自动调节辉度且成本低的显示面板辉度控制方法和电路、取暖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显示面板辉度控制方法,应用于家用电器,包括:获取当前的环境光强数据;根据所述环境光强数据确定显示面板对应的匹配辉度;根据所述匹配辉度确定与所述显示面板对应的控制参数,根据所述控制参数调节所述显示面板的辉度,所述控制参数包括驱动周期和对应所述驱动周期内的点亮时长。
其中,所述根据环境光强数据确定与显示面板对应的匹配辉度,包括:
根据所述环境光强数据确定对应的环境光强等级,根据所述环境光强等级确定与显示面板对应的辉度等级;
所述根据所述匹配辉度确定与所述显示面板对应的控制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辉度等级和设置的辉度等级与控制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显示面板对应的控制参数。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环境光强数据确定对应的环境光强等级,根据所述环境光强等级确定所述显示面板对应的辉度等级之前,还包括:
检测到对显示面板的设置的模式调节操作时,根据所述设置的模式调节操作确定当前的辉度调节模式;
所述根据所述环境光强数据确定对应的环境光强等级,根据所述环境光强等级确定与显示面板对应的辉度等级,包括:
根据所述辉度调节模式和所述环境光强数据确定对应的环境光强等级,根据所述环境光强等级确定与所述显示面板对应的辉度等级。
其中,所述模式调节操作包括对设置的模式调节按键的触控操作或对设置的模式调节旋钮的旋转操作。
其中,所述根据环境光强数据确定与显示面板对应的匹配辉度,包括:
根据当前时间确定为白天模式时,根据所述白天模式和所述环境光强数据确定与显示面板对应的第一匹配辉度;
根据当前时间确定为夜晚模式时,根据所述夜晚模式和所述环境光强数据确定与显示面板对应的第二匹配辉度。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匹配辉度确定与所述显示面板对应的控制参数,根据所述控制参数调节所述显示面板的辉度,所述控制参数包括驱动周期和点亮时长,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98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