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静压混合润滑端面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38872.9 | 申请日: | 201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79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刚;方志;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J15/34 | 分类号: | F16J15/34 |
代理公司: | 61200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端面密封结构 端面密封结构 混合润滑 动静压 稳压腔 静环 密封 高精度位移传感器 单端面密封 动压槽结构 轴向自由度 超低温 串联密封 动环端面 多孔介质 光滑端面 环形腔室 极端条件 密封结构 压力可调 叶轮机械 转轴旋转 变工况 传统的 动压槽 高转速 工艺气 缓冲气 静压力 菱形槽 零泄漏 螺旋槽 气通道 引入 槽型 动环 可控 停机 摩擦 贯通 加工 | ||
1.一种动静压混合润滑端面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密封结构包括转动部件和静止部件,具有双端面密封结构、单端面密封结构或者双端面密封结构和单端面密封结构组合构成的串联密封结构;其中,
转动部件包括转轴(1)、轴套(10)、动环座(11)、动环(8)和防转销(26);
动环(8)通过动环座(11)、防转销(26)和轴套(10)安装于转轴(1)上,动环座(11)安装于转轴(1)上,能够随转轴(1)一起旋转;
防转销(26)沿周向等弧度布置有2~4个;
静止部件包括密封外环套(12)、压紧套(2)、弹簧座(3)、中环(9)、弹簧(4)、推环(5)、静环(6)和高精度位移传感器(21);
静止部件通过密封外环套(12)安装于内缸或外缸轴端处,密封外环套(12)为密封静止部件的支撑部件,通过压紧套(2)对弹簧座(3)和中环(9)进行固定;
弹簧(4)安装于弹簧座(3)上,固定于弹簧座(3)和推环(5)之间,能够轴向伸缩,并通过推环(5)对静环(6)施加轴向闭合力;
弹簧(4)采用沿周向等弧段布置的4~8个弹簧结构,或者采用波纹管结构;
静环(6)由弹簧座(3)进行径向固定,轴向位于推环(5)和动环(8)之间,能够沿轴向移动,且轴向位移大小在0~10μm之间;
密封外环套(12)、弹簧座(3)和静环(6)上加工有沿周向等弧度分布的径向圆孔,为润滑气通道(18),且密封外环套(12)、弹簧座(3)和静环(6)上径向圆孔的个数、周向和轴向位置相同;
静环(6)一侧布置有环形的多孔介质摩擦副(7),静环(6)上加工有周向贯通的环形腔室,为润滑气体稳压腔(19);润滑气体稳压腔(19)连接着润滑气通道(18)和多孔介质摩擦副(7),用于为多孔介质摩擦副(7)提供周向压力均匀的润滑气A(13)或润滑气B(15);
双端面密封结构的密封外环套(12)、中环(9)上加工有沿周向等弧度分布的径向圆孔,为缓冲气通道(20),且密封外环套(12)和中环(9)上径向圆孔的个数、周向和轴向位置相同;
静环(6)上安装有高精度位移传感器(21),传感器探头正对动环(8),能够实时监测静环(6)与动环(8)间的相对位移,从而获得动环端面(25)和静环端面(24)的端面间润滑气膜(22)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静压混合润滑端面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润滑气通道(18)沿周向等弧度分布,个数为2~8个;
密封外环套(12)和弹簧座(3)上的径向圆孔采用直通孔结构,弹簧座(3)上的径向圆孔直径大于密封外环套(12)上的径向圆孔直径;
静环(6)上径向圆孔采用阶梯孔结构,在静环(6)和弹簧座(3)连接面处,静环(6)上径向圆孔直径大于弹簧座(3)上的径向圆孔直径;
润滑气通道(18)连接着高压润滑气源和润滑气体稳压腔(19),润滑气源与润滑气通道(18)之间安装有调节阀,能够对润滑气体稳压腔(19)中压力进行调节控制;
润滑气A(13)和润滑气B(15)工质气体相同、压力不同,其压力由设备运行工况决定,通过调节阀调节,保证开启力FO和闭合力FC相平衡;
润滑气A(13)和润滑气B(15)均采用无毒的惰性气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静压混合润滑端面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双端面密封结构还具有压力可调的缓冲气(14);其中,
密封外环套(12)和中环(9)上径向圆孔的个数为2~8;
密封外环套(12)上径向圆孔采用阶梯孔结构,中环(9)上径向圆孔采用直通孔结构;
在密封外环套(12)和中环(9)连接面处,密封外环套(12)上径向圆孔直径大于中环(9)上的径向圆孔直径;
缓冲气(14)采用对工艺气体(16)无污染、且无毒的惰性气体;
缓冲气(14)的压力高于工艺气体(16)压力0.1~0.3MPa;
双端面密封结构的泄漏气(17)中包含缓冲气(14)和润滑气B(15)成分,无工艺气体(16)成分,实现对有毒、危险工艺气体(16)的零泄漏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887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