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中的高效错误校验与私钥放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37334.8 | 申请日: | 201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003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一辰;王翔宇;喻松;郭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9/16 | 分类号: | H04L9/16;H04L9/30;H04L9/32;H04L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连续 变量 量子 密钥 分发 中的 高效 错误 校验 放大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中的高效错误校验与私钥放大方法。该方法具体实现步骤如下,步骤1:完成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后处理中的译码过程以后,双方将译码判定成功后的数据与通用散列函数进行作用;步骤2:双方公开步骤1中的部分结果进行比对,这部分结果用来完成错误校验功能;步骤3:如果比对结果不同,则丢弃本组数据,如果结果一致,则保留未公开部分数据作为最终密钥,即完成私钥放大功能。本发明中的方法可以合并错误校验与私钥放大步骤,且可以减少一次经典通信过程,简化了后处理流程,提高了系统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技术领域,主要是应用于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后处理中的一种高效错误校验与私钥放大方法。该方法可以合并错误校验与私钥放大步骤,且不影响系统安全性。可以提高后处理速率与效率,还能够减少一次经典通信。
背景技术
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Continuous-variable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CV-QKD)能够使得合法通信双方获得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即使是在量子信道存在窃听者的情况下。CV-QKD技术从提出以来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其技术日趋成熟。
后处理是CV-QKD技术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从合法通信双方探测后的经典数据中提取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其主要步骤包含基选择,参数估计,数据协调和私钥放大。其中数据协调又分为数据协商,纠错和错误校验。数据协商的主要目的是将原始连续变量数据通过区间划分,映射等方法转换为可以利用经典纠错技术的数据。然后选择某种性能优异的纠错码进行纠错,最后进行错误校验,以检测双方纠错后的数据中是否仍旧存在误码,进一步确认双方密钥的一致性。如果通过错误校验,则进行最终的私钥放大步骤,通过随机选择某种通用散列函数压缩密钥,提取出安全密钥。原始的方法需要逐步进行,系统复杂度高,运行速率慢,且需要的通信次数较多。高效简单的后处理能够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而错误校验与私钥放大虽然物理意义不同,但是都可以用相同的数学方法实现,因此将两者合并,可以使得后处理更加高效,简化系统复杂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中的高效错误校验与私钥放大方法。该方法通过合并错误校验与私钥放大步骤,简化后处理复杂度,减少通信次数,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和速率。
本发明通过以下步骤实现上述方法:
步骤1:完成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后处理中的译码过程以后,双方将译码判定成功后的数据与通用散列函数进行作用;
步骤2:双方公开步骤1中的部分结果进行比对,这部分结果用来完成错误校验功能;
步骤3:如果比对结果不同,则丢弃本组数据,如果结果一致,则保留未公开部分数据作为最终密钥,即完成私钥放大功能。
步骤1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A:完成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后处理中的译码过程,保留译码判定成功的数据,舍弃译码判定失败的数据;
步骤1B:随机选择一种通用散列函数,并根据错误校验输出位数以及安全码率,生成该通用散列函数,安全码率由后处理中的参数估计步骤得到;
步骤1C:将译码判定成功后的数据与产生的通用散列函数进行作用。
步骤2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2A:合法通信双方从步骤1得到的结果中公开一部分数据,该部分数据长度根据系统要求设定;
步骤2B:双方比对公开部分的数据,并将比对结果告知另一方。
步骤3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3A:如果比对结果不同,丢弃本组数据。直接继续进行下一组数据的后处理过程,未公开部分数据也不在保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73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