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表面微结构加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37078.2 | 申请日: | 201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58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王乐驰;刘江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乐驰 |
主分类号: | B23H3/00 | 分类号: | B23H3/00;B23H3/0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1 | 代理人: | 成伟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紧装置 金属刷 电机 电极 待加工表面 微结构加工 金属丝 内表面 加工 电化学放电加工 形貌 放电加工过程 工件内表面 电机转动 工件位置 加工表面 加工槽 接触式 金属片 自适应 疏松 挤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表面微结构加工装置,包括第二夹紧装置、第一夹紧装置、金属片、第二电机、第一电机、第三电机、金属刷电极和加工槽,通过设置第二夹紧装置和第一夹紧装置实现了对工件顶部和底部的挤压,从而实现了对工件位置的固定,避免在对工件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工件出现脱落等情况,利用第二电机设第四电机转动从而实现了工件与金属刷电极的相对转动,加工时金属刷电极在压力的作用下将自适应工件内表面的形貌,并在和待加工表面的相对运动中不断对待加工表面进行疏松接触式电化学放电加工,金属丝会在放电加工过程中损耗,剩余的金属丝会在压力作用下不断贴近待加工表面,从而使加工继续进行下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工装置,具体是一种内表面微结构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表面微结构的工业应用逐渐增多,具有表面微结构的表面在表面能、密封特性、润湿性能、机械特性、光学特性、热学特性、流体动力学特性及摩擦学性能等方面与光滑表面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在航空航天、汽车、能源,医疗及其他诸多领域展示出了极大的应用潜力。微结构的制造技术是表面微结构技术的核心和基础,目前表面微结构的制造技术主要有:激光加工技术、聚焦离子束加工技术、电射流加工技术、微切削加工技术、磨料射流加工技术、电解加工技术、放电加工技术等;
激光加工、聚焦离子束加工、电射流加工和微切削加工均为逐点去除的加工方法,对于表面微结构而言其加工效率比较低。磨料射流加工技术仅适合加工硬脆材料,且加工中粉尘和噪音污染比较大,电解加工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杂散腐蚀与过加工,其加工定域性较差,加工精度较低。并且以上的加工技术一般都不适用与加工内表面。电火花加工法及电化学放电加工法具有很高的精度,且具备制造微结构的潜力,然而应用传统的放电法加工大面积表面微结构,不仅需要制作阵列微电极,而且在加工中工具电极损耗十分严重,此外对于内表面微结构加工,传统的放电加工也同样无能为力。另外,加工装置中滑轨以及滑块与工作介质接触,容易腐蚀磨损、需要经常更换也是本领域函待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传统放电加工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内表面微结构加工装置,更具体是一种金属刷电极的内表面电化学放电加工装置,从而实现能采用电化学放电法制造内表面微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乐驰,未经王乐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70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