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棒状低聚氮化碳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636406.7 | 申请日: | 2018-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868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霍宇凝;李蕙帆;杨国详;杨玉萍;邹泉;张子平;裴文凯;李和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27/24 | 分类号: | B01J27/24;A01N59/00;A01P1/00;C01B21/08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郭桂峰 | 
| 地址: | 20023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棒状低聚 氮化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在可见光波段具有光催化活性的低聚氮化碳,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聚氮化碳为长度为1~10微米、直径为100~500nm的棒状,碳与氮的质量比为0.62;其中,氮化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三聚氰胺与氧化硅颗粒分散于水中,置于450~520摄氏度加热炉中进行焙烧,焙烧后冷却并研磨得到固体颗粒;
(2)将所述固体颗粒与氢氟酸混合搅拌,之后进行洗涤,真空干燥;
(3)将步骤(2)所得产物加入到DMSO中,室温下搅拌3~10天后,进行离心,离心时,首先8000~12000rcf的相对离心力将沉淀物除去,之后再采用18000~22000rcf的相对离心力进行离心,离心所得产物经洗涤、干燥后得到氮化碳;
所述步骤(1)中的三聚氰胺与氧化硅的投料质量比为2~30:1;所述步骤(2)中,所述氢氟酸的体积浓度为40%~60%,所述固体颗粒与氢氟酸的投料质量体积比为0.03~0.5g/m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聚氮化碳,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聚氮化碳的长度为2~6微米、直径为100~300nm。
3.根据权利要求1一种在可见光波段具有光催化活性的低聚氮化碳,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聚氰胺与氧化硅的投料质量比为3~10:1。
4.根据权利要求1一种在可见光波段具有光催化活性的低聚氮化碳,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将三聚氰胺与氧化硅颗粒加入到水中,加热搅拌,使三聚氰胺与氧化硅溶解后,置于加热炉中进行焙烧,焙烧时间为3~12小时,焙烧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研磨收集固体,其中所述加热炉为箱式电子炉,焙烧时设定升温速率为3~8℃/min。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氮化碳用于光催化杀菌的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师范大学,未经上海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640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