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配时频资源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636394.8 | 申请日: | 2018-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06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5/00 | 分类号: | H04L5/00;H04L25/02;H04W72/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肖庆武 |
| 地址: | 20012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分配 资源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分配时频资源的方法和装置,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在为待分配UE调度时频资源时,可以获取待分配用户设备UE的上行信道探测参考信号上行参考信号;根据获取到的上行参考信号,对第一预设数目个波束组成的第二预设数目个正交波束组中每个波束进行测量,确定出每个波束的电平,然后根据每个波束的电平,确定出待分配UE在第二预设数目个正交波束组中的波束属性,然后根据待分配UE在第二预设数目个正交波束组中的波束属性和已分配UE在第二预设数目个正交波束组中的波束属性,为待分配UE分配时频资源,其中,已分配UE使用同一时频资源,同一时频资源为同一时频资源块RB或同一时频资源块组RBG。采用本申请,可以提高时频资源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配时频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4G用户设备越来越多,对网络的覆盖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解决深度网络覆盖并提升网络质量,在不新增设备(如基站等)的情况下,且在有限的时频资源下,利用软劈裂技术,来改善网络覆盖范围,且提升网络容量。软劈裂技术是指对基站的扇区进行适当劈裂,使得基站的扇区数量增加,在增加的扇区覆盖范围内分配更多的载波,载波数量的增加对应着用户设备数量的增加,可以实现网络扩容,且劈裂后的扇区波束更窄,覆盖范围更大。
相关技术中,软劈裂技术一般是通过调整天线的相位权值和幅度,将传统单基站3扇区转变成6小区。软劈裂技术可以包括同频软劈裂,同频软劈裂指将一个小区劈裂成两个覆盖对称的小区,且劈裂后的两个小区中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可以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也就是实现两个小区时频资源的空分复用,例如,F频段(频率范围为20M)小区可以同频软劈裂为两个相邻的同频小区,劈裂后的两个相邻的同频小区可以使用的频段变为20+20M。在同频软劈裂后,基站分别为两个小区调度时频资源。
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劈裂后的两个小区的覆盖虽然对称,但是两个小区内的UE分布不一定对称,有可能出现一个小区UE多,另一个小区UE少的情况(例如,小区1有10个UE,小区2有1个UE),这样,虽然空分了两份时频资源,但是基站是分别为两个小区调度时频资源,导致UE少的小区的时频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配时频资源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分配时频资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分配用户设备UE的上行参考信号,其中,所述上行参考信号包括上行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和/或特定参考信号DMRS;根据所述上行参考信号,对第一预设数目个波束组成的第二预设数目个正交波束组中每个波束进行测量,确定所述每个波束的电平;根据所述每个波束的电平,确定所述待分配UE在所述第二预设数目个正交波束组中的波束属性;根据所述待分配UE在所述第二预设数目个正交波束组中的波束属性和已分配UE在所述第二预设数目个正交波束组中的波束属性,为所述待分配UE分配时频资源,其中,所述已分配UE使用同一时频资源,所述同一时频资源为同一时频资源块RB或同一时频资源块组RBG。
其中,正交波束组是指包括的多个波束之间相互不受干扰,或者多个波束之间的干扰均小于一定阈值,不会影响数据的正常发送和接收,第一预设数目个波束可以由技术人员基于基站的天线情况配置,通过调整基站天线的加权系数和幅值等,可以将第一预设数目个波束组成第二预设数目个正交波束组,例如,一共有M个波束,每次调整基站天线的加权系数和幅值,可以将这M个波束,变成另外的M个波束,且彼此正交,通过(N-1)次调整,会得到N个正交的波束组,第二预设数目为N。电平指波束的等效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63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