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污泥堆肥氨气挥发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635806.6 | 申请日: | 2018-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0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 发明(设计)人: | 孟利强;张淑梅;宫海楠;张先成;胡基华;陈镜宇;李晶;曹旭;姜威;刘宇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5F15/00 | 分类号: | C05F15/00;C05F17/00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文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10 | 代理人: | 何强 |
| 地址: | 15001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氨气 污泥堆肥 挥发 发酵 莫海威芽孢杆菌 挥发量 氮素 谷氨酸脱氢酶 有效地控制 有效利用率 堆肥 堆肥产品 堆肥发酵 堆肥腐熟 强制通风 同化作用 接菌 菌糠 糖蜜 污泥 臭气 缓解 | ||
一种控制污泥堆肥氨气挥发的方法,它涉及一种控制污泥堆肥氨气挥发的方法。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将湿度为75%~85%的污泥与菌糠、糖蜜混合,然后堆肥发酵并强制通风,发酵48±2h、按0.8%~1.2%的接菌量加入莫海威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P2,继续发酵18~20天即完成堆肥腐熟发酵。本发明中使用的莫海威芽孢杆菌P2具有与氨同化作用,减少氨气的挥发量,增加堆肥中的谷氨酸脱氢酶活性,能够有效地控制污泥堆肥过程中氮素的损失,增加氮素的有效利用率。本发明方法能够减少氨气的挥发量,大大缓解了污泥堆肥臭气的问题,并明显提高堆肥产品的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污泥堆肥氨气挥发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起步较晚,现有污水厂污泥处理设施不足且处理技术匮乏,污泥处理形势十分严峻。污泥堆肥是污泥处置的主流技术之一,但因其氨气挥发严重,长期未能彻底解决,只是该工艺在某些地区推广应用受阻。污泥堆肥过程中的氨挥发会占到总氮素的44%~70%,氨挥发不仅导致环境污染,还会降低其堆肥产品的质量和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降低污水污泥在堆肥过程中的氨挥发量,提供了一种控制污泥堆肥氨气挥发的方法。
本发明控制污泥堆肥氨气挥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将湿度为75%~85%的污泥与菌糠、糖蜜混合,然后堆肥发酵并强制通风,通风率为0.25L/min·L,发酵48±2h、按0.8%~1.2%的接菌量加入莫海威芽孢杆菌(Bacillusmojavensis)P2,继续发酵18~20天即完成堆肥腐熟发酵;
其中,污泥与菌糠、糖蜜的质量比为1:(0.25~0.35):(0.04~0.06)。
本发明中莫海威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P2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保藏地址是中国北京,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保藏号为CGMCCNO.14980,保藏日期为2017年12月1日。
本发明中使用的莫海威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P2具有与氨同化作用,减少氨气的挥发量,增加堆肥中的谷氨酸脱氢酶活性,能够有效地控制污泥堆肥过程中氮素的损失,增加氮素的有效利用率。本发明方法能够减少氨气的挥发量,大大缓解了污泥堆肥臭气的问题,并明显提高堆肥产品的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控制污泥堆肥氨气挥发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将湿度为75%~85%的污泥与菌糠、糖蜜混合,然后堆肥发酵并强制通风,通风率为0.25L/min·L,发酵48±2h、按0.8%~1.2%的接菌量加入莫海威芽孢杆菌(Bacillusmojavensis)P2,继续发酵18~20天即完成堆肥腐熟发酵;
其中,污泥与菌糠、糖蜜的质量比为1:(0.25~0.35):(0.04~0.06)。
本实施方式堆肥发酵48±2h进入堆肥高温期,此时堆体内温度已超过50℃,莫海威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P2具有耐高温性,可耐受65℃的高温。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菌糠的湿度为15%~25%。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的不同点是:菌糠为黑木耳菌糠。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未经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58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菌类肥料的配方
- 下一篇:利用微藻吸收堆肥中CO2并循环利用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