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缆锚害的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35339.7 | 申请日: | 201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49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凯;陈科新;张树龙;姜明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光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1/08 | 分类号: | G01M11/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唐清凯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缆锚害 检测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海缆锚害的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采集海缆上多个检测点分别对应的扰动强度;根据预设的阈值对多个检测点分别对应的扰动强度进行二值化处理以获取对应的二值化数据;对二值化数据进行腐蚀膨胀处理以确定锚害所在的检测点。本申请通过采集海缆上多个检测点分别对应的扰动强度,并采用形态学分析方法(二值化处理以及腐蚀膨胀处理)对采集的扰动强度进行分析,从而能够准确的确定锚害所在的位置,避免了将非锚害所带来的扰动错误的判断为锚害的误判而导致的资源浪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海缆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海缆锚害的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通过测量海底光电复合缆中单模光纤的振动情况来监测海缆是否存在锚挂等破坏海缆的行为。然而,海底洋流是一直存在的自然现象,因此,埋在海底下面的海缆上的覆土经常会被海底洋流冲刷掉,导致一段时间内海缆某一位置处出现海缆悬浮在水中的状态,并在海水中随海水的流动方向而抖动,当抖动剧烈程度超过阈值,可能会被误认为是扰动入侵,从而产生报警。但实际上海缆可能会随着洋流方向等的变化而重新被埋覆。
因此,在几十公里的海缆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位置存在上述类似的误报警情况,而对于出现的报警均需要工作人员去核对海缆的真实情况,即海缆是否遭到破坏?但是很多时候海缆并未遭到破坏,扰动也是非破坏性的扰动。而频繁的误报、核对,严重影响海缆的实时监测,对于海缆监测单位来说,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准确检测海缆锚害的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海缆锚害的检测方法,包括:
采集海缆上多个检测点分别对应的扰动强度;
根据预设的阈值对多个检测点分别对应的扰动强度进行二值化处理以获取对应的二值化数据;
对二值化数据进行腐蚀膨胀处理以确定锚害所在的检测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采集海缆上多个检测点分别对应的扰动强度之后,还包括:
以矩阵的形式存储扰动强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以矩阵的形式存储所述扰动强度,包括:
连续多个周期采集海缆上多个检测点对应的扰动强度;
将每个周期采集的海缆上多个检测点对应的扰动强度分别作为矩阵的一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二值化数据进行腐蚀膨胀处理以确定锚害所在的检测点,包括:
以预设的结构元素对二值化数据进行腐蚀处理,以获取腐蚀处理后的结果;
根据所述预设的结构元素对腐蚀处理后的结果进行膨胀处理;
确定膨胀处理后仍为1的点为锚害所在的检测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对所述二值化数据进行腐蚀膨胀处理以确定锚害所在的检测点之后,还包括:
根据锚害所在的检测点生成报警信息。
一种海缆锚害的检测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海缆上多个检测点分别对应的扰动强度;
检测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阈值对所述多个检测点分别对应的扰动强度进行二值化处理以获取对应的二值化数据;并对二值化数据进行腐蚀膨胀处理以确定锚害所在的检测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存储模块,用于将采集的海缆上多个检测点分别对应的扰动强度以矩阵的形式进行存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光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光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53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