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人造碳化钢渣小球作骨料的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34818.7 | 申请日: | 201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40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常钧;于春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26 | 分类号: | C04B28/26;C04B28/00;C04B38/00;C04B40/02;C04B20/02;C04B18/02;E01C11/22;C04B18/14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侯明远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造 碳化 钢渣 小球 骨料 透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以人造碳化钢渣小球作骨料的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水砖分为基层和面层,面层位于基层上,基层为连续级配人造碳化钢渣球骨料,面层为碳化钢渣砖破碎后过筛的细集料,填充找平;
透水砖包含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人造碳化钢渣球骨料60-70%;
由碳化养护的钢渣砖破碎后过筛粒径≤4.75mm的细骨料5-10%;
钢渣微粉15-20%;
增强剂4-5%;
自来水5-10%;
其中,所述的人造碳化钢渣球骨料是由以下工艺制备的:第一阶段:取将水固比为13%的钢渣微粉和水均匀混合后放入小盘中摇晃成球,即出现0.5-1mm粒径的小球,成球率为70%,并以此作为生母球,取出进行碳化养护,碳化条件为:99.9%CO2,0.1MPa气体压力条件下,碳化养护1小时;第二阶段:再将碳化养护后的母球倒入立式成球盘,启动成球盘后,先喷水至母球表面出现光泽而没有合并现象,再均匀撒灰至无浮灰,反复上述操作,母球长大;第三阶段:继续上述操作使小球长大至要求粒径;第四阶段:取出小球放入碳化釜中再次进行碳化养护,碳化条件为:99.9%CO2,0.3MPa气体压力条件下,碳化养护1小时,即人造碳化钢渣球骨料制备完毕;
所述的以人造碳化钢渣小球作骨料的透水砖的成型过程为:第一步:将钢渣微粉、增强剂、水按比例搅拌均匀成浆体,第二步:按比例将人造碳化钢渣球骨料放入滤网中,再浸入浆体,使人造碳化钢渣球骨料充分挂浆后提起,滤出多余浆体后,倒入模具中铺平;第三步:按比例将细集料放入滤网中,再浸入浆体使细集料充分挂浆后提起,滤出多余浆体后,铺于模具中的人造碳化钢渣球骨料上,压实并找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人造碳化钢渣小球作骨料的透水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如下:
(1)成型过程:第一步:将钢渣微粉、增强剂、水按比例搅拌均匀成浆体,第二步:按比例将人造碳化钢渣球骨料放入滤网中,再浸入浆体,使人造碳化钢渣球骨料充分挂浆后提起,滤出多余浆体后,倒入模具中铺平;第三步:按比例将细集料放入滤网中,再浸入浆体使细集料充分挂浆后提起,滤出多余浆体后,铺于模具中的人造碳化钢渣球骨料上,压实并找平;
(2)养护过程:将成型后的模具放置室内通风环境中24小时至碳化养护最佳含水率后,放置碳化釜中,通入99.9%纯度的CO2,碳化压力为0.3MPa,5小时后取出拆模,即为以人造碳化钢渣小球作骨料的透水砖;
所述的人造碳化钢渣球骨料是由以下工艺制备的:第一阶段:取将水固比为13%的钢渣微粉和水均匀混合后放入小盘中摇晃成球,即出现0.5-1mm粒径的小球,成球率为70%,并以此作为生母球,取出进行碳化养护,碳化条件为:99.9%CO2,0.1MPa气体压力条件下,碳化养护1小时;第二阶段:再将碳化养护后的母球倒入立式成球盘,启动成球盘后,先喷水至母球表面出现光泽而没有合并现象,再均匀撒灰至无浮灰,反复上述操作,母球长大;第三阶段:继续上述操作使小球长大至要求粒径;第四阶段:取出小球放入碳化釜中再次进行碳化养护,碳化条件为:99.9%CO2,0.3MPa气体压力条件下,碳化养护1小时,即人造碳化钢渣球骨料制备完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集料是由水固比为13%的钢渣粉与水混合成型砖体,再将砖体放入碳化釜中,通入99.9%CO2,碳化压力为0.1MPa,碳化10分钟后取出破碎过≤4.75mm筛得来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481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渗透结晶无机注浆料
- 下一篇:一种藻钙镁质复合材料、生态复合板及其制备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