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633544.X | 申请日: | 2018-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8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格仕(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50/10 | 分类号: | H02J50/10;H02J50/90;H02J7/00 |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2 | 代理人: | 杨唯;杨玉芳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芯片 充电设备 电性连接 发射线圈 对位 充电电路 驱动机构 采集电路 电子设备 启动信号 壳体 位置检测传感器 对位调节机构 驱动发射线圈 电路参数 接收线圈 停止移动 无线充电 自动实现 相耦合 用户体 移动 预设 充电 电源 体内 采集 发送 检测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设备,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其中,这种充电设备包括:壳体;发射线圈;控制芯片;位置检测传感器,其与控制芯片电性连接,当检测到电子设备放置于壳体上时,向控制芯片发送一启动信号;对位驱动机构,其与控制芯片电性连接,当控制芯片接收到启动信号时,对位驱动机构驱动发射线圈在壳体内移动;充电电路,其分别与发射线圈和对位驱动机构电性连接,以分别提供电源;采集电路,其分别与充电电路和控制芯片电性连接,当发射线圈移动至与电子设备的接收线圈相耦合时,采集电路采集的充电电路的电路参数处于预设范围内时,停止移动发射线圈。本发明中的充电设备,具有对位调节机构,能够自动实现充电前的对位,用户体感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等电子设备孕育而生,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众所周知,电子设备依赖于电,一旦电子设备电量用尽,将无法正常工作,这也是电子设备的短板所在。
基于此,充电设备同步孕育而生,传统的充电设备采用接触式充电,但随着近年来,为了满足用户对充电操作的体验感、快捷等要求,无线充电技术得以诞生,其原理为:在无线充电设备上设置带电的发射线圈,并在电子设备上布置接收线圈,当电子设备放置于无线充电设备上时,发射线圈将与接收线圈耦合,从而实现无线充电。
然而,现有技术当中,目前的无线充电设备缺乏自动对位机制,当电子设备放置于无线充电设备上时,需要用户手动调节电子设备才能充上电,即需要手动调节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相对,体验感差,且对准精度低,充电效率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设备,旨在改善现有无线充电设备无法自动对位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充电设备,用于向内置有接收线圈的电子设备充电,所述充电设备包括:
一壳体,其用于放置待充电的所述电子设备;
一发射线圈,其容置于所述壳体内;
一控制芯片,其容置于所述壳体内;
一位置检测传感器,其与所述控制芯片电性连接,当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放置于所述壳体上时,向所述控制芯片发送一启动信号;
一对位驱动机构,其容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控制芯片电性连接,当所述控制芯片接收到所述启动信号时,控制所述对位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发射线圈在所述壳体内移动;
一充电电路,其容置于所述壳体内,并分别与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对位驱动机构电性连接,以向所述发射线圈和对位驱动机构提供电源;以及
一采集电路,其容置于所述壳体内,并分别与所述充电电路和所述控制芯片电性连接,当所述发射线圈移动至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接收线圈相耦合时,所述采集电路采集的所述充电电路的电路参数处于预设范围内时,所述控制芯片控制所述对位驱动机构停止移动所述发射线圈。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设备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所述对位驱动机构包括:
一对移动驱动部件,所述移动驱动部件包括滑板及设于所述滑板一端并用于驱动所述滑板平移的驱动组件,两个所述滑板十字交叉布置;以及
一连接座,其套装于两个所述滑板上,以使两个所述滑板可相对贴靠滑动,且当任一所述滑板滑动时,将带动所述连接座移动,所述发射线圈设于所述连接座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动力装置及一传动组件,所述动力装置固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控制芯片电性连接,所述传动组件连接在所述动力装置和所述滑板之间,用于将所述动力装置的动力传递给所述滑板,以实现所述滑板的平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格仕(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欧格仕(厦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35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