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端子组及具有端子组的扬声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33091.0 | 申请日: | 201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09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豪尔赫·亚历杭德罗·洛佩斯·卡斯蒂略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迪芬尼声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H04R9/02 |
代理公司: | 44102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卫;黄寿华 |
地址: | 516223 广东省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一组件 端子组 扬声器 第二组件 磁路系统 音圈 导线连接 轴心中空 上半部 下半部 卡合 拉出 上板 申请 挂靠 贯穿 | ||
本申请提出一种端子组及具有端子组的扬声器。该扬声器包含磁路系统与音圈,该音圈拉出二引线。本申请的端子组是位于磁路系统的轴心中空位置,且该端子组包含:第一组件、第二组件、以及二导线。第一组件为T型,且T型顶部挂靠在扬声器的上板。第二组件的上半部与第一组件的下半部相对应卡合。该二导线贯穿该第一组件与该第二组件,且该二引线在该第一组件的顶部上分别与该二导线连接。
技术领域
本申请是关于扬声器的端子组,尤其是音圈引线连接的端子组及具有端子组的扬声器。
背景技术
扬声器的发声原理是将信号输入至音圈(voice coil)产生磁场,借着与固定磁极之间相互的吸斥作用,在磁间隙中产生前后活塞运动,使得震动膜亦随着音圈前后活塞运动产生振动,进而推动空气共振,人耳耳膜上遍布听觉神经,故能接收此一振动而听到声音。因此音圈的电性连接十分关键。
传统上,音圈是通过引线焊接到端子,达成电性连接。端子通常是铆接在支撑架上,才接到输入信号的连接线(正、负极)。然而,支撑架一般是塑料材质,因为需要是绝缘体和容易成型的。有些支撑架往往不希望太厚,甚至是越薄越好,因此在音圈引线焊接在端子上时,焊锡头的温度(430℃)可能造成支撑架变形,因而留下隐患。
如图1所示,传统的扬声器200,其音圈11是围着音圈管13绕线形成的,最后拉出引线16a、16b在音圈管13上方处从音盆12与弹波15之间来到支撑架14,引线16a、16b再与输入信号的连接线(以正负极表示)焊接在一起。然而,音盆12与弹波15之间的空间实际上是很狭小的,需要仰赖弯折引线16a、16b来避开碰触到其他零件(尤其是振膜17)。若引线16a、16b碰触到其他零件会引起杂音(buzzing)的发生,甚至可能会导致其他零件的损坏。此外,引线16a、16b的弯曲程度需很小心,若是弯折过度,引线16a、16b可能会折断或者降低功能甚至丧失功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端子组,适用于一扬声器。该扬声器包含磁路系统与音圈,该音圈拉出二引线。本申请的端子组是位于磁路系统的轴心中空位置,且该端子组包含:第一组件、第二组件、以及二导线。第一组件为T型,且T型顶部挂靠在扬声器的上板。第二组件的上半部与第一组件的下半部相对应卡合。该二导线贯穿该第一组件与该第二组件,且该二引线在该第一组件的顶部上分别与该二导线连接。
在不同实施例中,本申请提出的另一种端子组,该二引线贯穿该第一组件,且二导线贯穿该第二组件,该二引线在该第一组件的底部分别与该二导线连接。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端子组还包含金属环。第二组件的上半部包含凹槽,且该凹槽对应于该金属环,以使该金属环嵌入该凹槽。当该第一组件与该第二组件结合时,通过磁力作用,可使该第一组件与该第二组件彼此紧靠。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端子组包含:第一金属环与第二金属环。该第一组件的下半部包含第一凹槽,且该第一凹槽对应于该第一金属环,以使该第一金属环嵌入该第一凹槽。该第二组件的上半部包含第二凹槽,且该第二凹槽对应于该第二金属环,以使该第二金属环嵌入该第二凹槽。当该第一组件与该第二组件结合时,该第一金属环与该第二金属环彼此相接触,并且通过磁力作用,该第一金属环与该第二金属环之间彼此产生引力,以使该第一组件与该第二组件彼此紧靠。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组件包含至少一空气通道,且该第二组件包含至少一空气通道,当该第一组件与该第二组件结合时,该第一组件与该第二组件的空气通道彼此相连通。
在不同实施例中,本申请提出的端子组将一个金属环改为两段金属环片,且音圈的引线分别与该二金属片的上缘相连,再利用二导线分别从该二金属片的下缘贯穿出该第二组件。亦即,在此实施例中,二引线直接利用金属片作为导电媒介,二导线的长度可大幅缩短。
另外,在不同实施例中,本申请提出的端子组,将前述实施例中的两个金属环分别改为两段金属环片,以加强磁吸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迪芬尼声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惠州迪芬尼声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30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音扬声器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发声装置的导电膜以及发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