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切负荷执行站仿真方法、装置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32183.7 | 申请日: | 2018-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4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常东旭;郭琦;朱益华;徐光虎;张建新;黄立滨;胡斌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春水;唐京桥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仿真模型 接线 装置及系统 试验 可信度 电力仿真 负荷控制 试验仿真 试验装置 无功功率 有功功率 运行方式 传统的 对切 减小 预置 整定 数据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切负荷执行站仿真方法、装置及系统。本发明通过从电力仿真数据库获取预置运行方式下切负荷执行站中各个负荷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负荷轮次整定值建立切负荷执行站仿真模型,通过切负荷执行站仿真模型进行试验仿真,与传统的通过实际切负荷执行站稳控装置进行接线仿真相比,不需要复杂的接线,试验装置规模极大地减小,并且因为是建立仿真模型,可以同时建立多个切负荷执行站仿真模型模拟一个切负荷控制站控制多个切负荷执行站的实际情况,提高了试验仿真的效率和试验的可信度,解决了当前对切负荷执行站进行试验时接线复杂,规模庞大,试验仿真的效率低下且可信度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仿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切负荷执行站仿真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要求的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系统(以下简称“稳控系统”)在全国各电网得到普遍应用,并成为电网日常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稳控系统规模庞大、装置数量众多,控制策略复杂多变,必须经过动态仿真测试,以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稳控系统在执行切负荷策略时,一般需要配置一个或多个切负荷执行站,实时对地区符合的分级分轮切除,以确保切负荷量能够最优化匹配到切负荷控制站计算的总切负荷容量。切负荷执行站一般需要采集本站多达16回110kV/35kV/10kV负荷线路或主变低压侧分支,并具备对每条线路配置单独的切除控制出口,因此系统接线规模极为庞大。
一直以来,在实验室搭建稳控试验系统时,由于试验装置的规模限制,难以实现试验装置和实际切负荷执行站进行连接,无法将稳控系统中实际存在的大量切负荷执行站进行配置或者只有部分配置,即系统的切负荷策略仅验证到稳控系统的切负荷控制站,因为未配置切负荷执行站,稳控控制策略的动作结果无法验证,无法反馈到RTDS动态仿真系统构建的一次系统中以形成真正的闭环测试,试验结果的可信度不高。但是如果完全配置稳控系统的切负荷执行站,则RTDS动态仿真系统与切负荷执行站的接线复杂,规模庞大,试验仿真的效率低下。因此,导致了当前对切负荷执行站进行试验时接线复杂,规模庞大,试验仿真的效率低下且可信度低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切负荷执行站仿真方法、装置及系统,解决了当前对切负荷执行站进行试验时接线复杂,规模庞大,试验仿真的效率低下且可信度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切负荷执行站仿真方法,包括:
S1:从电力仿真数据库获取预置运行方式下切负荷执行站中各个负荷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负荷轮次整定值,根据各个负荷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负荷轮次整定值建立切负荷执行站仿真模型;
S2:接收切负荷控制站发送的切除轮次,将负荷轮次整定值大于切除轮次、负荷轮次整定值为0或有功功率小于0的负荷设置为初始负荷;
S3:将各个初始负荷的有功功率相加得到初始负荷总有功功率,将各个初始负荷的无功功率相加得到初始负荷总无功功率。
优选地,还包括:步骤S4;
S4:根据初始负荷总有功功率和初始负荷总无功功率建立ZIP综合负荷模型,通过ZIP综合负荷模型的ZIP负荷通用计算公式计算切负荷执行站仿真模型的并联负荷实时有功功率和并联负荷实时无功功率。
优选地,步骤S2具体包括:接收切负荷控制站发送的切除轮次之前,切负荷执行站仿真模型中的所有负荷皆为初始负荷,接收切负荷控制站发送的切除轮次之后,将负荷轮次整定值大于切除轮次、负荷轮次整定值为0或有功功率小于0的负荷设置为初始负荷,其余负荷为非初始负荷,将非初始负荷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锁定为0。
优选地,电力仿真数据库包括:BPA电力系统数据库和稳控系统装置定值数据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切负荷执行站仿真装置,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21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