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ET醇解产物直接用于合成TPU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31563.9 | 申请日: | 2018-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1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瞿波;陈少云;卓东贤;李文杰;郑燕玉;刘小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C08G18/66 | 分类号: | C08G18/66;C08G18/42;C08G18/3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陈雪莹 |
地址: | 362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醇解产物 合成 废弃物 小分子二元醇 原材料成本 催化醇解 催化作用 分离纯化 醇解剂 石油资源 催化剂 节约 | ||
本发明公开一种PET醇解产物直接用于合成TPU的方法,PET废弃物先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以小分子二元醇为醇解剂,经过催化醇解得到醇解产物,然后将所述醇解产物直接用于合成TPU。本发明公开一种PET醇解产物直接用于合成TPU的方法,通过将PET废弃物的醇解产物不经分离纯化而直接用于TPU的合成,“变废为宝”,从而达到保护环境、节约石油资源的目的,还实现了TPU原材料成本的降低,为TPU的合成和推广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PET化学降解及高附加值的资源化利用方法,具体涉及的是一种PET醇解产物直接用于合成TPU的方法。
背景技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由对苯二甲酸(TPA)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与乙二醇(EG)聚合而成,理化学性能优良,无毒无味,大量用于食品包装、纤维、薄膜、片材及电器绝缘材料等领域。随着各种包装容器的PET用量不断增加,PET废弃料的量也随之增加,在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也形成了石油资源的巨大浪费。
废弃PET的处理与再生利用,曾采用焚烧、填埋、熔融再加工等方法,但焚烧会产生有毒气体,造成二次污染;填埋会造成土壤污染,占用土地资源;熔融再加工法只适用于较洁净的PET废料,且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这些方法回收限制条件过多,难以推广。
从分子结构来看,PET属聚酯类高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采用化学降解,主要方法有:水解法、醇解法、胺解法和其他降解方法,但降解产物比较复杂,难以分离纯化。
聚氨酯材料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Bayer公司最早实现聚氨酯橡胶工业化,随后,Goodrich公司实现了热塑性聚氨酯(TPU)的工业化生产。TPU有聚酯型和聚醚型之分,它具有硬度范围宽、耐磨、耐油、透明、弹性好等优良性能,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医疗卫生、鞋服纺织、管材等诸多领域,近年来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逐渐取代橡胶、塑料而得到了蓬勃发展。不仅如此,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欧美等国家已经禁销PVC树脂用料,但凡鞋饰片、气垫、甚至鞋底均改用具有环保特性的TPU树脂,再加上软管、电线电缆、薄膜用TPU,国内TPU市场正以15%-20%的速度大幅增长,在一些领域大有完全取代PVC的趋势。显然,TPU在国内有广泛的使用空间和市场需求。但是与其它树脂相比,TPU的价格偏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ET醇解产物直接用于合成TPU的方法,通过将PET废弃物的醇解产物不经分离纯化而直接用于TPU的合成,“变废为宝”,从而达到保护环境、节约石油资源的目的,还实现了TPU原材料成本的降低,为TPU的合成和推广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PET醇解产物直接用于合成TPU的方法,PET废弃物先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以小分子二元醇为醇解剂,经过催化醇解得到醇解产物,然后将所述醇解产物直接用于合成TPU。
所述PET废弃物为PET瓶片、PET薄膜以及PET纤维服装面料。
所述催化剂为氯化亚锡、氯化锌和醋酸锌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催化剂的重量用量为所述PET废弃物重量的0.01%~0.1%。
所述醇解剂为二甘醇、丙二醇和丁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醇解剂的重量用量为所述PET废弃物重量的150%~300%。
所述催化醇解的温度为150~200℃。
该PET醇解产物直接用于合成TPU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PET废弃物的醇解:取洗净干燥后的PET废弃物,依次加入催化剂和醇解剂,在N2气氛、反应温度为150~200℃的条件下催化醇解2~5小时,得到羟值在50~70mg NaOH/g的PET醇解产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师范学院,未经泉州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15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塑胶自结皮微气囊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阻燃保温发泡聚氨酯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