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油漆循环混合配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31426.5 | 申请日: | 2018-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4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姜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雪 |
主分类号: | B01F5/10 | 分类号: | B01F5/10;B01F15/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陈思聪 |
地址: | 066000 河北省秦皇***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轴 装置本体 搅拌叶 螺旋叶 螺杆 螺套 油漆 复合油漆 配制装置 上下移动 旋转电机 循环混合 左右两侧 电机罩 转动 内部中间位置 带动旋转 对称设置 螺套转动 螺纹连接 内部固定 转动安装 螺纹段 输出端 对称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油漆循环混合配制装置,所述装置本体内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转动安装有两个螺杆,螺杆的螺纹段螺纹连接有螺套,位于右侧的螺套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电机罩,电机罩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的另一端与位于左侧的螺套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轴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若干第二搅拌叶,旋转轴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螺旋叶。本发明通过螺杆的转动和螺套之间的配合带动旋转轴上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二搅拌叶和螺旋叶上下移动,对装置本体内部,特别是底部的油漆进行充分的混合,同时两个螺旋叶在转动时将油漆推向装置本体内部中间位置,并在第一搅拌叶的配合下使油漆得到充分的搅拌混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复合油漆循环混合配制装置。
背景技术
油漆早期大多以植物油为主要原料,故被叫做“油漆”,如健康环保原生态的熟桐油。 不论是传统的以天然物质为原料的涂料产品,还是现代发展中的以合成化工产品为原料的涂料产品,都属于有机化工高分子材料,所形成的涂膜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类型。按照现代通行的化工产品的分类,涂料属于精细化工产品。现代的涂料正在逐步成为一类多功能性的工程材料,是化学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行业。中国涂料界比较权威的《涂料工艺》一书是这样定义的:“涂料是一种材料,这种材料可以用不同的施工工艺涂覆在物件表面,形成粘附牢固、具有一定强度、连续的固态薄膜。这样形成的膜通称涂膜,又称漆膜或涂层。
复合油漆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对多种油漆进行混合,现有的混合装置结构较为单一,大多利用搅拌轴带动搅拌叶对油漆进行混合,由于油漆中混有多种物质,单一搅拌叶在进行搅拌混合时极易出现部分物质沉底的现象,从而导致油漆混合不均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油漆循环混合配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油漆循环混合配制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内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转动安装有两个螺杆,螺杆的螺纹段螺纹连接有螺套,位于右侧的螺套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电机罩,电机罩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的另一端与位于左侧的螺套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轴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若干第二搅拌叶,旋转轴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螺旋叶;所述装置本体内部的上侧对称转动安装有两根第一转轴,两根第一转轴的外两侧分别通过两组第一锥齿轮组与螺杆的上端传动连接两根第一转轴的内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左锥齿轮和右锥齿轮;所述装置本体的中间位置还转动安装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固定安装有主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锥齿轮和右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转轴的下侧还均匀固定安装有若干第一搅拌叶;所述装置本体的上侧还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二锥齿轮组与第二转轴的上端传动连接;所述装置本体的左右两侧还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循环泵,循环泵的进液端通过进液管与装置本体的内部连通,循环泵的排液端连通有循环管,循环管的另一端伸入装置本体的内部且与喷洒装置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装置本体为内部中空的箱体结构,装置本体的上侧开设有进料口,装置本体的下侧开设有出料口。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杆由位于上侧的表面光滑地转轴段和位于下侧的表面设有外螺纹的螺纹段组成。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喷洒装置为圆盘结构,且喷洒装置的底部均匀开设有若干喷嘴。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装置本体的顶部还固定安装有蓄水箱,蓄水箱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水泵。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泵的排水端连通有水管。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转轴为空心结构,且第二转轴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喷头,第二转轴的上端与水管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雪,未经姜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14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文丘里微气泡发生器及其在臭氧催化氧化中的应用
- 下一篇:一种新型信箱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