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iC/MCMB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631138.X | 申请日: | 2018-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40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黄政仁;王晓洁;姚秀敏;刘学建;刘泽华;陈军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4B35/575 | 分类号: | C04B35/575;C04B35/577;C04B35/62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郑优丽 |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ic mcmbs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SiC/MCMBs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中间相碳微球、碳化硅粉体、烧结助剂混合,得到原料粉体,所述中间相碳微球为未经石墨化处理的碳微球生球,加入量为原料粉体总质量的15~30w%,所述烧结助剂为硼源,加入量占原料粉体总质量的1wt%以下;
将所得原料粉体置于热压模具中,然后在保护气氛中、40~60MPa压力、2000~2200℃下热压烧结,得到所述SiC/MCMBs复合材料;
所述SiC/MCMBs复合材料的致密度≥98%,干摩擦系数为0.22≤μ≤0.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硅粉体的粒径为0.5μm~2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相碳微球的粒径为5μm~1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助剂为硼单质、硼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加入量占原料粉体总质量的0.5~1.0wt%。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硼化物为碳化硼。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气氛为真空或惰性气氛,所述惰性气氛为氩气。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SiC/MCM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SiC/MCMBs复合材料包括SiC基体、以及分布在碳化硅基体中的中间相碳微球,所述中间相碳微球的含量为15~30wt%;所述SiC/MCMBs复合材料的致密度≥98%,干摩擦系数为0.22≤μ≤0.3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SiC/MCM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SiC/MCMBs复合材料还包括分布在碳化硅基体中的第三相,所述第三相为硼单质、硼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含量不超过1wt%。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SiC/MCM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相的含量为0.5~1.0wt%。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SiC/MCM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硼化物为碳化硼。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SiC/MCM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SiC/MCMBs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为≥380MPa,断裂韧性为≥5.60MPam1/2。
12.一种如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SiC/MCMBs复合材料在有限润滑和短时干摩擦工况条件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3113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赤泥质碳化硅多孔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高导热氮化硅基片的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