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组方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629027.5 申请日: 2018-06-19
公开(公告)号: CN108498551A 公开(公告)日: 2018-09-07
发明(设计)人: 蒲俊龙 申请(专利权)人: 蒲俊龙
主分类号: A61K36/15 分类号: A61K36/15;A61P17/02;A61K33/12;A61K33/26
代理公司: 重庆中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4 代理人: 陈立荣
地址: 637300 四***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药物组方 治疗 受损面 创伤 滑石 无毒副作用 松香 经济负担 药物原料 赤石脂 烧烫伤 治愈率 重量份 感染 并发症 疤痕 清疮 省时 涂抹 愈合 清洗 伤口 疼痛 缓解 重复
【说明书】:

一种治疗烧烫创伤的药物组方及其使用方法,药物组方包括如下重量份的药物原料:赤石脂30~100份,滑石30~100份,松香1~12份;还提供了药物组方的使用方法,即清理受损面‑清洗受损面‑涂抹药物‑重复S2和S3步骤。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药物组方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疼痛,有效的杜绝感染及感染并发症的产生,治疗烧烫创伤效果好,可实现完全清疮且愈后不留疤痕,治愈率达100%,同时大大缩短和降低了治疗时间和治疗费用,切实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其使用方法简单,无需清理完之前的药物,利于伤口的愈合,且省时省精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治疗用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烧烫创伤的药物组方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据统计目前我国烧烫伤年发生率约占总人口的0.5%~1.0%,烧烫伤疾病是一种主要由高热或灼烧引发的身体损伤。按照烧烫伤的程度,烧烫伤一般可以分为I度、浅II度、深Ⅱ度和Ⅲ度烧烫伤。其中I度和II度烧烫伤在临床上相对较容易控制和治疗,而Ⅲ度烧烫伤是皮肤全层损伤,有的甚至伤及皮下组织、肌肉和骨骼等,伤后创面易发生感染,愈合后往往形成不同程度的疤痕,有时还会出现瘢痕增生和肌肉收缩。据统计,目前我国大面积烧伤的致残率达48%,其中青壮年致残率约为78.1%(烧伤创面治疗策略.中华烧伤杂志.2011,27:247-249)。烧烫伤严重损害了我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经济利益。其中Ⅲ度烧烫伤创面皮肤的治疗修复,更是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目前临床上对I~Ⅱ度烧烫伤的治疗多采用西医的软膏等剂型来进行治疗,但这种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有些创面存在治疗不彻底以致复发和反复的问题;与此同时,临床上对III度烧烫伤的治疗常采用皮肤移植的方法,但花费较高,治疗时间较长,一般几个月甚至几年。现阶段市场上有效治疗Ⅲ度烧烫伤的中药制剂相对匮乏,大部分药品在使用后不能及时清火解毒,止痛消肿,创面愈合后易留疤痕,日后仍需要做美容手术;且用于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药主要以膏剂和液体药物为主,但是其药物本身就含有一定的水分,不能很好地吸收受损面的液体分泌物,从而导致治疗时间的延长,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治疗成本。此外,还有些药物外敷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清理更换,这样对伤口的愈合产生不利影响且花费时间、精力。

可见,现有的医疗方法的弊端较多,特别表现在临床中的感染及感染并发症,且深度创面愈合缓慢,治愈后伤处均留有疤痕,存在清疮难、清不净以及换药导致难愈合、费时费精力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组方;其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疼痛,有效的杜绝感染及感染并发症的产生,可实现完全清疮且愈后不留疤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组方的使用方法,其使用方法简单,无需清理完之前的药物,利于伤口的愈合,且省时省精力。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组方,包括如下重量份的药物原料:赤石脂30~100份,滑石30~100份,松香1~12份。

烧烫创是因遭受沸水或烈火等引起的外伤性疾患。赤石脂吸水性较强,其外治疮疡久溃不敛,湿疮脓水浸淫,且可止血,生肌敛疮;滑石对皮肤、黏膜的保护作用,滑石粉外用,撒布于发炎或破损组织的表面时,可形成保护性膜,既可减少局部摩擦,防止外来刺激,又能吸收大量化学刺激物或毒物.并有吸收分泌液,促进干燥、结痂作用;此外,还有抑菌作用;松香可祛除燥湿,排脓拔毒,生肌止痛;本发明中的药物组方以赤石脂和滑石为主,吸收脓水、化学刺激物或毒物,并起到止血、结痂的功能,辅助以松香用来进一步加强排脓拔毒和生肌的效果,且起到止痛的功效。通过上述药物配伍,可快速缓解患者疼痛,有效的杜绝感染及感染并发症的产生,可实现完全清疮且愈后不留疤痕。

本发明中的另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组方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清理受损面:清理水泡、死皮和异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蒲俊龙,未经蒲俊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290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