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带缓水口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26020.8 | 申请日: | 2018-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12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建明 |
主分类号: | A01G25/02 | 分类号: | A01G2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2487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带 变向 内带 内壁 灌溉水 出水口 进水孔 冲刷 流出 改变方向 带连接 连接孔 粘连 缓变 接扣 流变 水口 外壁 向内 消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带缓水口,其由水流变向内带和缓水外带组成,水流变向内带的进水孔外壁粘连在缓水外带的连接孔的内壁上,缓水外带直径为灌溉水带直径的一点五至两倍之间,其长度至少长于水流变向内带十公分,其外端为出水口。本发明使用时,将水流变向内带的进水孔内壁套装水带接扣和灌溉水带连接即可,灌溉水带中水流在经水流变向内带流出后,其冲刷力朝向的是缓水外带的内壁,所以当被水流变向内带改变方向后又被缓水外带的内壁消耗冲刷力的水流从缓水外带外端的出水口流出时其水流以变缓变慢,不具备冲掉庄稼苗力度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田灌溉用农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带缓水口。
背景技术
在旱季来临时,必要的大田灌溉是农作物丰收的必要条件,而在大田灌溉过程中,由于条件限制不少地方还是采用水泵提水后通过软质水带送至地头,然后通过逐行移动水带头灌溉的方法,最后完成对整块大田的灌溉。这个过程中,由于水流经过水泵强大压力才能到达地头,所以大部分水流在冲出水带头时压力很大流速极快,造成的冲刷力极强。为避免灌溉时水流在冲出水带头时因压力大流速极快及冲刷力强造成的冲掉庄稼苗的问题,传统方法是人们常用在水带出水口处放置藤条框的方法来迟缓水流速度,藤条框一定程度上会迟缓水流速度,但其正对水带出水口的部分藤条孔中直喷出来的水流速度还是较急的,另外放置藤条框的方法还有较容易被水流冲移位和在水带出水口换行过程中较为麻烦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在大田灌溉中水流在冲出水带头时因压力大流速极快及冲刷力强造成的冲掉庄稼苗问题的水带缓水口。水带缓水口,其由水流变向内带和缓水外带组成。
所述水流变向内带,其为中空软质锥形内带,其大口部分为进水孔,进水孔直径和灌溉水带直径相同,进水孔内壁套装在水带接扣上,进水孔外壁粘连在缓水外带的连接孔的内壁上,水流变向内带周围侧壁上布满水流变向出孔。
所述缓水外带,其为中空软质水带,其直径为灌溉水带直径的一点五至两倍之间,其长度至少长于水流变向内带十公分,其外端为出水口,其内端为连接孔,连接孔部分的直径逐步缩至水流变向内带的进水孔的外壁可粘连在其内壁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水带缓水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水流变向内带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水带缓水口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水带缓水口,其由水流变向内带2和缓水外带1组成,如图2、1所示,水流变向内带2为中空软质锥形内带,其大口部分为进水孔3,进水孔3直径和灌溉水带直径相同,进水孔3内壁套装在水带接扣6上,进水孔3外壁粘连在缓水外带1的连接孔7的内壁上,水流变向内带2周围侧壁上布满水流变向出孔5;如图1所示,缓水外带1为中空软质水带,其直径为灌溉水带直径的一点五至两倍之间,其长度至少长于水流变向内带2十公分,其外端为出水口4,其内端为连接孔7,连接孔7部分直径逐步缩至水流变向内带2的进水孔3的外壁可粘连在其内壁上。
本发明水带缓水口的实施例,水带缓水口在对大田灌溉中,将水带缓水口的水流变向内带的进水孔内壁套装的水带接扣和灌溉水带末端水带接扣连接即可,灌溉水带中压力大流速快的水流在经水流变向内带周围侧壁上的水流变向出孔流出后,其冲刷力朝向的是缓水外带的内壁,又因为缓水外带的直径是灌溉水带直径的一点五至两倍之间,其长度至少长于水流变向内带2十公分,所以当被水流变向内带改变方向后又被缓水外带的内壁消耗冲刷力的水流从缓水外带外端的出水口流出时其水流以变缓变慢,不具备冲掉庄稼苗力度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建明,未经王建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260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