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达摩哺雀钧瓷工艺品的制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624406.5 | 申请日: | 2018-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6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 发明(设计)人: | 燕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俊峰 |
| 主分类号: | C04B33/13 | 分类号: | C04B33/13;C04B33/24;C04B33/28;C04B33/16;C04B41/86;C03C8/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多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41 | 代理人: | 武顺营 |
| 地址: | 46167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麻雀 工艺品 雕刻 制作模具 主体部 钧瓷 眉毛 双手 胡子 制作 坯体成型 石膏模具 注浆成型 施釉 素烧 陶土 制浆 底座 右臂 烧制 成型 散落 左手 右手 站立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达摩哺雀钧瓷工艺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雕刻模型;将整个工艺品分为多个部分分别雕刻,包括头部、双手部、主体部、麻雀、钵盂、底座、眉毛和胡子,其中主体部站立着,双手部平抬,右手半握左手,双手部捧着钵盂,钵盂上站着一只麻雀,右臂上散落着两只麻雀,眉毛和胡子为白色;步骤2、制作模具;步骤3、选取陶土;步骤4、制浆;步骤5、注浆成型;步骤6、干燥;步骤7、素烧;步骤8、施釉;步骤9、烧制;所述的制作模具是将步骤1雕刻成型的多个部分分别制作石膏模具,加快坯体成型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钧瓷工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达摩哺雀钧瓷工艺品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陶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钧瓷又是中华陶瓷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钧瓷发源于东汉,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是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美誉。钧瓷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为我国河南省禹州市的特产,其主要特征为瓷器的颜色复杂化,改变了古代瓷器的单色釉发展脉络,具有“进窑一色,出窑万彩”等独特的特色,本作品的设计思想是以大雪封山鸟儿难以觅食,达摩双手捧盛满谷粒的钵端立在雪中,须眉皆白,两只雀儿饱餐后与达摩嬉语,另一只还在啄食。达摩的大慈大悲、善良智慧以及万物有灵的和谐之美,通过钧瓷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由于钧瓷制作工艺方法步骤多,在制作过程中稍微有点瑕疵就造成报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达摩哺雀钧瓷工艺品的制作方法,坯釉结合性能好,成品率高。
一种达摩哺雀钧瓷工艺品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雕刻模型;将整个工艺品分为多个部分分别雕刻,包括头部、双手部、主体部、麻雀、钵盂、底座、眉毛和胡子,其中主体部站立着,双手部平抬,右手半握左手,双手部捧着钵盂,钵盂上站着一只麻雀,右臂上散落着两只麻雀,眉毛和胡子为白色。
步骤2、制作模具;将步骤1雕刻成型的多个部分分别制作石膏模具。
步骤3、选取陶土;主体陶土包括以下部分组成:高岭土70-75%,砂石6-10%,铅粉8-12%,莫来石8-12%,铁矿石1-2%,氧化钴0.2-0.4%,食用碱0.3-0.5%,眉毛和胡子陶土组成:苏州土30%;黑毛土30%;白长石20%;石英20%。
步骤4、制浆;将步骤3的陶土首先进行粗碎成沙粒状或粉状,然后进行磨碎,其磨碎为230-250目,加水混合后球磨,制成浆料。
步骤5、注浆成型;将浆料分别注入步骤2中的各个模具中,并将多个模具内经过注浆后凝固生产的坯体,按照设计要求粘接在一起,经过修整,形成整体形象。
步骤6、干燥;将修整好的坯体在25-120℃温度下进行干燥,干燥后的坯体含水量低于3%。
步骤7、素烧;将坯体放入素烧窑中,在900℃-1000℃的温度下烧制5-6个小时。
步骤8、施釉;将素烧后的坯体表面除杂处理后进行表面涂釉材,其中面部、双手部不施釉,主体部分采用刷釉或者喷釉或者蘸釉的方法进行施釉;釉料是将包括黄长石55-60%,白长石8-12%,方解石8-11%,铜矿石3-5%,氯化锌3-5%,碳酸钡0.1-0.4%,氧化锡0.1-0.8%,三氧化二铁3-6%,氧化钾1-5%,氧化钠0.5-1%,木节土3-8%的釉料进行粉碎,混合,球磨,使其成为细度为400-450目的细粉,加水搅拌混合球磨后制成釉浆。
步骤9、烧制;将施釉后并干燥的坯体放入窑中在1280℃-1300℃的温度烧制12-15个小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俊峰,未经燕俊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244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