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沉箱基础结构及其埋深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22720.X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07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黄三平;吴会云;吴其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移动海工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3/00 | 分类号: | E02D23/00;E02D23/08 |
代理公司: | 11508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志龙 |
地址: | 518054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箱 围堰 沉箱基础 排泥孔 井筒 埋深 技术方案要点 短裙 砂土 包围 多功能舱 高压水枪 工作通道 上下贯通 外侧设置 沉砂池 上侧面 外侧板 吸泥管 放入 埋入 排泥 压载 调控 | ||
1.一种多功能沉箱基础结构,包括圈闭式的围堰沉箱(1),其主要特征是:围堰沉箱(1)内设有容纳固体和液体用的混合压载舱(13),在围堰沉箱(1)的内侧板底部和外侧板底部向下延伸设置成两圈短裙板(14),在两圈短裙板(14)包围的环绕区间内设置有多个排泥孔(15),围堰沉箱(1)上设置3根或4根立柱(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沉箱基础结构,其特征是:在围堰沉箱(1)内侧空间插有井筒沉箱(2),井筒沉箱(2)内部设有沉砂池(21) 和用于储存油、气或水的多功能舱(22),以及上下贯通的中心井筒(23),井筒沉箱(2)外侧板的下边缘固定一圈超短裙板(2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沉箱基础结构,其要特征是:短裙板(14)的高度1-4米,超短裙板(24)的高度范围0.5-2米;
排泥孔(15) 垂直布置,排泥孔(15)的数量至少三十个,排泥孔(15)的内径范围1-3米,相邻排泥孔(15)的中心间距为5-15米,中心井筒(23)横截面为边长5-16米的正方形或为直径5-16米的圆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沉箱基础结构,其特征是,立柱(16)的直径12-20米,高30-60米;立柱(16) 内部设有长柱型压载舱(161);长柱型压载舱(161)的容积5000-10000立方米,立柱(16)的顶板上设有用于密封长柱型压载舱(161)的水密舱盖(16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沉箱基础结构,其特征是:沉砂池(21)在多功能舱(22)的上方,多功能舱(22)的深度范围30-50米,沉砂池(21)的深度范围15-30米。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沉箱基础结构,其特征是:多功能舱(22)和沉砂池(21)并列布置,多功能舱(22)与沉砂池(21)具有共同的竖直舱壁,多功能舱(22)和沉沙池(21)的深度范围都是40-80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沉箱基础结构,其特征是:围堰沉箱(1)的外形为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且围堰沉箱(1)的外侧板转角处为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沉箱基础结构,其特征是:围堰沉箱(1)的型宽60-120米,高度6-12米,结构自重4-6千吨;围堰沉箱(1)在直立自浮状态下的排水体积2.4-5.6万立方米,围堰沉箱(1)的平面投影面积3-7千平方米;
井筒沉箱(2)的型宽30-50米,高度40-80米,结构自重4-6千吨;井筒沉箱(2)在直立自浮状态下的排水体积8千至1.6万立方米,井筒沉箱(2)的平面投影面积为1-2千平方米。
9.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沉箱基础结构的埋深控制方法,其特征是:
在海底表层存在厚度4-10米淤泥的条件下,可在围堰沉箱(1)内适当增加固体压载重量,调控围堰沉箱(1)埋入海底深度,调控范围2-8米;
在海底地基表层为砂土的条件下,可采用在围堰沉箱(1)内增加固体压载重量与在排泥孔(15)内放入高压水枪和气举吸泥管清除围堰沉箱(1)底下砂土的方法调控埋深,调控范围0.5-8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埋深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在井筒沉箱(2)的中心井筒内放入4-8组高压水枪和气举吸泥管清除井筒沉箱(2)底下的泥砂,控制井筒沉箱(2)的埋深在20米至60米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移动海工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移动海工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2272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