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丝素蛋白骨水泥生物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621735.4 | 申请日: | 2018-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440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 发明(设计)人: | 杨黄浩;白树猛;黄晓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L27/50 | 分类号: | A61L27/50;A61L27/12;A61L27/22;A61L27/18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丝素 蛋白 水泥 生物 粘合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生物材料制备和生物医学应用领域,具体涉及合成一种具有优异湿态粘接和即刻高强度力学性能的丝素蛋白骨水泥生物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将聚多酚类/羟基磷灰石或聚多酚类/磷酸钙引入丝素蛋白溶液体系中,制备具有超强粘附性能的丝素蛋白骨水泥生物粘合剂,该粘合剂具有优异的湿态粘接性,为创伤以及病理性疾病导致的骨、关节等硬组织损伤提供了新型可注射性骨水泥粘合剂,以此粘合剂也可作为皮肤、脏器、血管、神经、肌肉、粘膜等组织的止血粘合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材料制备和生物医学应用领域,具体涉及合成一种具有优异湿态粘接和即刻高强度力学性能的丝素蛋白骨水泥生物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创伤以及病理性疾病导致的骨、关节等硬组织损伤以及软组织损伤已成为世界范围的公共卫生难题。对骨损伤部位填充骨修复材料,重建骨结构的完整稳定性是治愈骨损伤疾病的理想手段。自体骨移植和异体骨移植被认为是骨缺损损伤修复的“金标准”治疗方案,但存在供体不足、免疫排斥、不能提供即时的稳定性等缺点。目前,临床上骨缺损损伤治疗方法主要是局部固定及植入骨移植替代物。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存在创伤较大、需二次手术取出固定器械、易发生内固定物松动和骨折端的移位、不能积极主动与植入物周边组织发生整合等,对骨缺损损伤的临床治疗有其局限性。可注射骨水泥类粘合剂因其微创性、高度契合骨缺损损伤形态、即刻固化填充缺损部位,能够保持骨折端的连续性等原因而受到临床患者的广泛应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是临床使用最广泛的,但缺点比较突出:生物相容性差、无生物活性、不能生物降解、表面骨长入困难无法形成稳定的骨水泥-骨界面等。近年来,磷酸钙类骨水泥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骨传导性等特点,受到临床骨缺损损伤修复的关注。但大量的临床和科学研究发现磷酸钙类骨水泥存在明显的不足:1.在湿环境下易溃散,在凝固过程中容易受到血浆等体液的侵蚀导致粘结性变差和渗漏,引发严重并发症,如器官栓塞、邻近骨组织的退变等;2.力学强度较低、无自我愈合能力,缺乏稳定的力学支撑;3.无骨诱导活性,不能加速骨折骨缺损的愈合。因此,寻找具有优异的湿态粘结性、即时稳定的力学支撑性能,兼具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的骨水泥类粘合剂替代材料成为骨、关节等硬组织损伤治疗亟待解决的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217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