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含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杀生物剂组合物及利用它的防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21114.6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2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黄元重;郑真英;姜金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韩民国山林厅国立山林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N53/06 | 分类号: | A01N53/06;A01N37/46;A01N33/04;A01N37/44;A01N43/653;A01P1/00;A01P3/00;A01P7/00;A01P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姜虎;陈英俊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 杀生物剂组合物 防治 拟除虫菊酯 氨基丙酸 氨基甲酸 类化合物 菌类 丙炔酯 抗菌力 乙酰基 正丁基 溶剂 碘代 丁基 广谱 乙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杀生物剂组合物以及利用它的防治方法,所述杀生物剂组合物由拟除虫菊酯(Pyrethroid)类化合物、溶剂以及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组成,且包含丁基氨基甲酸‑3‑碘代‑2‑丙炔酯(3‑iodo‑2‑propynylbutyl carbamate)以及3‑(N‑正丁基‑N‑乙酰基)氨基丙酸乙酯,从而对人体的毒性少,并提高抗菌力,对广谱菌类的防治有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生物剂组合物及利用它的防治方法,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包含丁基氨基甲酸-3-碘代-2-丙炔酯(3-iodo-2-propynylbutyl carbamate) 以及3-(N-正丁基-N-乙酰基)氨基丙酸乙酯,从而对人体的毒性少,并提高抗菌力,对广谱菌类的防治有效的杀生物剂组合物及利用它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杀生物剂是指用于破坏并防止有害有机体(生命体)或使其表达成无害的化学、生物学物质。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对杀生物剂定义为,用于有害于人类或动物的健康、天然产品以及经制造的产品或者使其受损的有机体的统治的防腐剂、杀虫剂、消毒剂以及包含杀虫剂的多种毒性物质组。虽然美国EPA的定义中包括有植物保护产品和部分兽医学医药品,但是,比较两种定义时,两种定义大致相同。杀生物剂以及杀虫剂的术语相互交叉,为了避免与植物保护产品混淆,明确了杀虫剂指的是包括杀生物剂以及植物保护产品全部的食品以及饲料用物质,杀生物剂指的是非食品以及非饲料用物质。
只是,由于本质性质和使用形式,杀生物剂会对人类、动物以及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因此需给予最大限度的注意进行使用。另外,杀生物剂常常由诸如稳定剂、防腐剂以及着色剂的共同形成剂与一种以上的活性物质的混合物构成。这些物质能够一同作用而产生复合效果,因此仅通过分别评价这些物质各自导致的危险,有可能过低评价整体产品的实际危险。另外,在使用极少量的杀生物剂时,不仅菌的种类少,还具有菌类防治效果少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最近具有关于包含氟唑菌苯胺的混合物以及对其处理的方法的现有技术。但是未记载包含特定重量比的丁基氨基甲酸-3-碘代-2- 丙炔酯(3-iodo-2-propynylbutyl carbamate)以及3-(N-正丁基-N-乙酰基)氨基丙酸乙酯的特定混合物。
因此,为了克服上述问题,需要一种与其他材料易于混合并且不会与其他材料一同作用而产生有害的复合效果,从而对人体的毒性少,并提高抗菌力,对广谱菌类的防治有效的环保型杀生物剂组合物以及利用它的防治方法。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KR10-1397947
专利文献2:KR10-1533168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和从过去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提供环保型杀生物剂以及利用它的防治方法,即提供一定重量比的丁基氨基甲酸-3-碘代-2-丙炔酯 (3-iodo-2-propynylbutylcarbamate)、3-(N-正丁基-N-乙酰基)氨基丙酸乙酯以及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它们与其他材料易于混合并且不会与其他材料一同作用而产生有害的复合效果,从而对人体的毒性少,并提高抗菌力,对广谱菌类的防治有效。
另外,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杀生物剂组合物以及利用它的防治方法。
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包含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杀生物剂组合物以及利用该组合物的防治方法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目的,该组合物可以包括拟除虫菊酯 (Pyrethroid)类化合物、溶剂以及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韩民国山林厅国立山林科学院,未经大韩民国山林厅国立山林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211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