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620566.2 | 申请日: | 2018-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480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御子神祐;高木信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TDK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F27/24 | 分类号: | H01F27/24;H01F27/28;H01F27/29;H01F41/069;H01F4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杨琦;黄浩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线圈 部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由于构成下层的卷绕层的绕线与卷芯部相接触而引起的断线或损伤为可能的线圈部件。本发明的线圈部件(10A)具备被设置于第1以及第2凸缘部(21,22)的端子电极(41~46)、被卷绕于卷芯部(23)的绕线(W1~W4)。由绕线(W1~W4)构成的绕组块包含由绕线(W1,W3)构成的下层、由绕线(W2,W4)构成的上层。第1凸缘部(21)具有被连接于卷芯部(23)的内侧面(21i)、位于内侧面(21i)相反侧的外侧面(21o),绕线(W1,W3)的一端的连接位置(x1)比绕线(W2,W4)的一端的连接位置(x2)更接近于外侧面(21o)。这样,因为使绕线(W1,W3)的一端的连接位置(x1)向外侧面方向后移,所以能够防止由于构成下层的卷绕层的绕线(W1,W3)与卷芯部相接触而引起的断线或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圈部件以及具备该线圈部件的电路基板,特别是涉及使用了鼓形芯的线圈部件以及具备该线圈部件的电路基板。另外,本发明涉及使用了鼓形芯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使用了鼓形芯的表面安装型线圈部件众所周知有专利文献1以及2所记载的线圈部件。就专利文献1以及2所记载的线圈部件而言所具有的结构为:3个端子电极分别被设置于一对端部,4根绕线的一端分别被连接于被设置于一个端部的3个端子电极当中的任意一个,4根绕线的另一端分别被连接于被设置于另一个端部的3个端子电极当中的任意一个。
在专利文献1以及2所记载的线圈部件中,在最初将2根绕线卷绕于卷芯部来形成下层的卷绕层之后,通过重叠于下层的卷绕层来卷绕留下的2根绕线从而形成上层的卷绕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10-1092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15-2016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因为构成下层的卷绕层的绕线直接与卷芯部相接触所以特别是对于在卷芯部的角部进行弯曲的部分来说会承受应力,根据不同情况会有发生断线和绝缘覆盖层损伤等的担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由于构成下层的卷绕层的绕线与卷芯部相接触而引起的断线或损伤为可能的线圈部件以及其制造方法。
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鼓形芯,包含卷芯部、被设置于在所述卷芯部的轴向上的一端的第1凸缘部以及被设置于在所述卷芯部的所述轴向上的另一端的第2凸缘部;多个端子电极,被分别设置于所述第1以及第2凸缘部;第1、第2、第3以及第4绕线,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所述第1~第4绕线的一端分别被连接于被设置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当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1~第4绕线的另一端分别被连接于被设置于所述第2凸缘部的多个端子电极当中的任意一个,由被卷绕于所述卷芯部的所述第1~第4绕线构成的绕组块包含由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构成的下层、重叠于所述下层被卷绕并由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构成的上层,所述第1以及第2凸缘部具有被连接于所述卷芯部的内侧面和位于所述内侧面的相反侧的外侧面,所述第1以及第3绕线的所述一端的连接位置比所述第2以及第4绕线的所述一端的连接位置更接近于所述第1凸缘部的外侧面。
根据本发明,因为使第1以及第3绕线的一端的连接位置向第1凸缘部的外侧面方向后移(set back),所以由于构成下层的卷绕层的第1以及第3绕线与卷芯部相接触而引起的应力被缓和。由此,防止绕线的断线或损伤成为可能。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别构成第1以及第3绕线的一端的第1以及第3接线部和分别构成第2以及第4绕线的一端的第2以及第4接线部彼此没有在轴向上的重叠。由此,有效地防止由过度的热履历引起的伤害或焊料浸润性的降低成为可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DK株式会社,未经TDK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205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