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619951.5 | 申请日: | 2018-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085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 发明(设计)人: | 梁军;曾婧;黄炜平;谢磊;常亮;王立山;范军强;付德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开利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1/64 | 分类号: | F24F11/64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陵峰;李建新 |
| 地址: | 美国佛***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空调系统包括室外单元及多个室内单元;其中,该控制方法包括:S100,分别获取空调系统的多个室内单元设定调节温度;S200,设置空调系统关于设定调节温度的舒适性容差区间;S300,基于设定调节温度与舒适性容差区间来将各个室内单元分类成:必须关闭的室内单元、必须开启的室内单元、可以关闭的室内单元及可以开启的室内单元;并对各类室内单元依次计数为N1、N2、N3及N4;以及S400:控制必须关闭的室内单元、必须开启的室内单元、可以关闭的室内单元及可以开启的室内单元的各自的开闭数量,使同时关闭的室内单元数量与开启的室内单元数量之差具有最小绝对值。该方法能够提高系统控制稳定性与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领域,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运行稳定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一些大型商用制冷系统,通常配置水循环系统作为在空调室内单元及空调室外单元之间传递热量的媒介。此类系统一般会存在多个室内单元(IDUs)、室外单元(ODUs)及用于在其间传递热量的水循环回路,且通过各个支路上阀门的通断来控制对应室内单元的工作状况。
一般而言,为确保每个室内单元能够满足对应的调节空间的用户需求,其通常都会具有各自独立的温度控制方法。此时,取决于是否达到设定的调节温度,室内单元将会在开启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切换。故从整个空调系统的角度而言,系统内所开启的室内单元的总数量在持续地变化。 这将使得室内单元的流动阻力持续变化,且导致压力控制系统的波动。最终,压力的波动问题将会影响到室内温度的控制性能。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维持空调室内单元的运行数量相对稳定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能够保持室内单元的运行数量相对稳定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还旨在提供一种能够保持室内单元的运行数量相对稳定的空调系统。
为实现本申请的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室外单元、多个室内单元以及用于在所述室外单元及多个室内单元之间传递热量的媒介循环系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S100,分别获取空调系统的多个室内单元的设定调节温度;S200,设置所述空调系统关于设定调节温度的舒适性容差区间;S300,基于设定调节温度与舒适性容差区间来将各个室内单元分类成:必须关闭的室内单元、必须开启的室内单元、可以关闭的室内单元及可以开启的室内单元;并对各类室内单元依次计数为N1、N2、N3及N4;以及S400:控制所述必须关闭的室内单元、必须开启的室内单元、可以关闭的室内单元及可以开启的室内单元的各自的开闭数量,使同时关闭的室内单元数量与开启的室内单元数量之差具有最小绝对值。
可选地,S400还包括,在N1-N2=m1>0时:若N4≥m1,则开启N2台必须开启的室内单元,开启m1台可以开启的室内单元,且关闭N1台必须关闭的室内单元;若N4<m1,则开启N2台必须开启的室内单元,开启N4台可以开启的室内单元,且关闭N2+N4+K1台必须关闭的室内单元;其中,m1为第一差值,K1为第一设定裕量。
可选地,S400还包括,在N2-N1=m2>0时:若N3≥m2,则关闭N1台必须关闭的室内单元,关闭m2台可以关闭的室内单元,且开启N2台必须开启的室内单元;若N3<m2,则关闭N1台必须关闭的室内单元,关闭N3台可以关闭的室内单元,且开启N1+N3+K2台必须开启的室内单元;其中,m2为第二差值,K2为第二设定裕量。
可选地,S400还包括,在N1=N2时,关闭N1台必须关闭的室内单元,且开启N2台必须开启的室内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开利公司,未经开利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99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