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抑制并联混合直流系统发生连续换相失败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17154.3 | 申请日: | 2018-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18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郭琦;李成翔;廖梦君;夏成军;梁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36 | 分类号: | H02J3/36;H02J3/1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梁顺宜;郝传鑫 |
地址: | 51067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抑制 并联 混合 直流 系统 发生 连续 失败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输配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抑制并联混合直流系统发生连续换相失败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检测到的所述常规直流单元的逆变侧换流母线的三相电压,计算谐波电压补偿分量;在计算所述谐波电压补偿分量之后,确定所述谐波电压补偿分量的补偿时刻;在确定所述谐波电压补偿分量的补偿时刻后,根据所述谐波电压补偿分量计算得到无功功率补偿值;将所述无功功率补偿值补偿至所述柔性直流单元的逆变侧的无功功率外环控制器上。本发明能有效抑制并联混合直流系统在故障后发生连续换相失败,从而增强并联混合直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配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抑制并联混合直流系统发生连续换相失败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基于电流源型换流器的常规直流输电技术由于具有输电距离远,输送容量大,输送功率快速可控等特点,因此在输配电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常规直流输电技术采用半控型器件-晶闸管,因此导致常规直流输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发生换相失败的风险,且需要消耗大量的无功功率。
近年来,基于电压源型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由于该技术采用全控型器件,因此不存在换相失败的风险;同时,由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有功功率以及无功功率可以进行解耦控制,因此其无功功率可实现连续可调,且不需要消耗无功功率甚至可以根据需要发出无功功率。但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存在工程造价高,运行损耗高,输送容量小等缺点。
因此,为了发挥常规直流输电技术和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各自的优点,将两者组合起来形成的并联混合直流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并联混合直流系统在故障后会发生连续换相失败,从而导致并联混合直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抑制并联混合直流系统发生连续换相失败的方法及装置,其能有效抑制并联混合直流系统在故障后发生连续换相失败,从而增强并联混合直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并联混合直流系统发生连续换相失败的方法,所述并联混合直流系统包括并联的常规直流单元和柔性直流单元,所述常规直流单元和所述柔性直流单元共用同一交流系统的换流母线;所述抑制并联混合直流系统发生连续换相失败的方法配置于所述并联混合直流系统的逆变侧,所述抑制并联混合直流系统发生连续换相失败的方法包括:
根据检测到的所述常规直流单元的逆变侧换流母线的三相电压,计算谐波电压补偿分量;
在计算所述谐波电压补偿分量之后,确定所述谐波电压补偿分量的补偿时刻;
在确定所述谐波电压补偿分量的补偿时刻后,根据所述谐波电压补偿分量计算得到无功功率补偿值;
将所述无功功率补偿值补偿至所述柔性直流单元的逆变侧的无功功率外环控制器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根据检测到的常规直流单元的逆变侧换流母线的三相电压,计算谐波电压补偿分量具体包括:
对检测到的所述常规直流单元的逆变侧换流母线的三相电压进行傅里叶变化,得到高次谐波分量;
对所述高次谐波分量在时间上进行积分,计算出所述谐波电压补偿分量。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在计算所述谐波电压补偿分量之后,确定所述谐波电压补偿分量的补偿时刻具体包括:
在计算所述谐波电压补偿分量之后,判断所述常规直流单元的逆变侧换流母线是否发生故障并导致换相失败;
在判定所述常规直流单元的逆变侧换流母线发生故障并导致换相失败后,判断所述常规直流单元的逆变侧换流母线的故障是否切除;
在判定所述常规直流单元的逆变侧换流母线的故障切除后,发出使能信号,并将发出所述使能信号的时刻作为所述谐波电压补偿分量的补偿时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71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