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苯丙氨酸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16941.6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45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苏国万;何伟炜;赵谋明;孙东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5/065 | 分类号: | C07K5/065;C07K5/087;C07K5/083;C12P21/06;C07K1/14;C07K1/16;A61K38/05;A61K38/06;A61P19/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郭炜绵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苯丙氨酸 黄嘌呤 氧化酶 抑制剂 及其 用途 | ||
1.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提取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鲣鱼肉蛋白酶水解:将鲣鱼肉搅碎后,按质量比1:1加水搅拌,升温至50~60℃,加入鲣鱼肉质量1.0~2.0%的胰蛋白酶,酶解4~5h后升温至95℃灭酶15min,酶解液经过滤浓缩和喷雾干燥获得鲣鱼酶解物;
(2)乙醇分离:将鲣鱼酶解物按照质量比1:4~1:6加入60~80%(V/V)的乙醇,20~40℃条件下搅拌1~2小时,离心分离后,取上清液浓缩喷雾干燥后获得鲣鱼酶解物醇溶组分;
(3)凝胶柱纯化:将鲣鱼酶解物醇溶组分加水复溶至20~30%(W/V)浓度后,经过Sephadex G-15分离,上样量2~4mL,以水为流动相,流量为2~5mL/min,将具有最高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的组分收集后浓缩冻干得到凝胶柱纯化多肽;
(4)UPLC分离:将凝胶柱纯化多肽粉末,用HSS T3色谱柱进行分离,流动相由含0.1%甲酸的超纯水(A)和乙腈(B)组成,洗脱方法为梯度洗脱即:0-2min,100%A;2-5min,等度洗脱至50%;5-7min,等度洗脱至30%;7-8min,等度洗脱至100%A;8-10min,100%A;分别收集1.7-1.8min、1.9-2.0min、4.7-4.8min、5.8-5.9min组分洗脱液,分别是多肽FH、FK、FVR、LFW。
2.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在制备预防和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为多肽FH、FK、FVR或LFW中的一种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694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