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温下活性硝化污泥的驯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16780.0 | 申请日: | 2018-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25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李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刘海霞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驯化 硝化 污泥 运行周期 温度阶段 含氨氮污水 低温驯化 分离培养 高效优势 活性污泥 硝化细菌 耐低温 溶解氧 硝化池 接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下活性硝化污泥的驯化方法。所述方法通过控制活性硝化污泥的溶解氧浓度为2~3mg/L,pH为7~8,以8~12h为一个运行周期,持续通入含氨氮污水,分温度阶段依次进行驯化,先将活性硝化污泥置于25~30℃下驯化两个以上运行周期,再置于16~17℃下驯化两个以上运行周期,最后置于13~15℃下驯化两个以上运行周期,得到低温下的活性硝化污泥。本发明方法通过分温度阶段对硝化细菌进行驯化,既避免温度不足20℃时,硝化速率急速下降,同时避免在15℃以下直接培养活性污泥难以取得理想低温驯化效果,分离培养驯化出的高效优势耐低温硝化菌接种进硝化池,在低温下保持稳定的硝化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生物脱氮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低温下活性硝化污泥的驯化方法。
背景技术
氨氮是监测河流水质重要的污染物,因此控制氨氮排放总量是控制氮素对水体污染最核心的环节。目前,氨氮去除工艺方法主要有生物法、沸石选择性交换吸附、空气吹脱及折点氯化等。由于物理化学方法运行费用高,附加产物对环境有二次污染,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受到限制。生物硝化与反硝化不仅能彻底去除氨氮,而且运行费用较低,应用更广泛。
氨氮在好氧条件下被硝化细菌氧化成为亚硝酸盐并进一步被氧化为硝酸盐的过程。硝化反应的反应温度较广,可在4~45℃进行,温度对硝化细菌活性影响很大。实际过程中,硝化作用最适宜的反应温度为30℃。对于大多数需要去除有机物并进行硝化反应的系统,温度降低到15℃以下时,硝化速率急剧降低。对于冬季平均温度大多在15℃以下的地区,污水处理厂常采取一些硝化强化措施来对抗低温对硝化的负面影响,比如提高溶解氧浓度可以弥补低温引起的菌活性降低,减少排泥延长污泥龄确保硝化效果。但在冬季漫长的寒冷地区,这两种措施不能长时间确保硝化效果。因此分离培养驯化出高效耐低温硝化菌是解决寒冷冬季污水厂出水水质问题的重要办法。
专利CN104961233A利用溶解氧调节耦合间歇曝气实现城市污水短程硝化,但是该方法仅靠溶解氧单一因素来驯化硝化污泥,启动周期长,需要60~90天。专利CN105481087A公开的硝化系统温度需要维持在30℃左右,增加了能耗。专利CN102173504A通过联合游离氨和游离亚硝酸双重抑制培养消化污泥,该方法不适宜于低氨氮和高碱度的污水处理。专利CN105692874A通过将抗生素投入反应器中启动硝化工艺,该方法会造成环境中抗生素污染。专利CN102517238A通过定期投入抑制剂培养短程硝化颗粒污泥,该方法增大了工艺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温下活性硝化污泥的驯化方法,所述方法采用温度梯度驯化的方式,通过控制溶解氧浓度、温度和进水的COD浓度和氨氮浓度,实现低温下活性硝化污泥的高效驯化。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低温下活性硝化污泥的驯化方法,具体步骤为:
控制活性硝化污泥的溶解氧浓度为2~3mg/L,pH为7~8,以8~12h为一个运行周期,持续通入含氨氮污水,分温度阶段依次进行驯化,先将活性硝化污泥置于25~30℃下驯化两个以上运行周期,再置于16~17℃下驯化两个以上运行周期,最后置于13~15℃下驯化两个以上运行周期,得到低温下的活性硝化污泥。
优选地,所述的活性硝化污泥的氨氮去除率为80%以上。
优选地,所述的含氨氮污水中氨氮浓度为100~300mg/L,COD浓度为40~80mg/L,pH为6.7~7.2。
优选地,所述的25~30℃下的运行周期为20~36个周期,16~17℃下的运行周期为20~27个周期,13~15℃下的运行周期为20~57个周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67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