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管道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14736.6 | 申请日: | 2018-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61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钟云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鼎测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5/02 | 分类号: | F17D5/02;F16L55/46;F16L101/30 |
代理公司: | 11508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戴锦跃 |
地址: | 31000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落管 小球 地下管道 通畅 多道处理 管道测量 管道检测 管道清理 管道疏通 驱动装置 上游管道 资料收集 连接绳 入口处 封堵 管身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管道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现场踏勘;上游管道封堵;待测管道清理;待测管道通畅性检测;管道定位定深作业;资料收集及整理;待测管道通畅性检测时,在待测管道的入口放置落管小球,落管小球的直径等于待测管道的管身直径,落管小球上还连接有连接绳,待测管道的入口处还放置有用于推动落管小球向管道内运动的驱动装置。通过上述设置,结合现场踏勘和对管道检测前期的多道处理,尽量在对管道测量前将管道疏通,使管道符合检测的要求,特别还有管道通畅性检测的步骤,能够进一步的探清管道中的通畅性,从而后续的定位定深作业时更加准确和方便,也会更加系统和全面,上述方案能够面对大部分地下管道的检测,适用性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管网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管道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迅速发展,很多城市已形成了规模庞大、错综复杂的地下综合管网体系,随着地下管网的频繁变更,大量的资料需要管理和处理,传统低效率的手工管理方式很难满足现今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从现代城市管理的角度出发,一个能快速提供真实准确的城市地下管网数据,并能实现快速查询、综合分析等功能,并为城市管理和决策部门的日常管理、设计施工、分析统计、规划决策、发展预测等提供多层次、多功能、各种综合服务的地下管网信息系统,已是城市建设发展必须解决的任务。同时随着一些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比如GPS技术,数字地图测量技术,地下管线探测技术,内外业一体化野外数据采集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的促进了地下管网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完善。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是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管理和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需要探查测区道路红线范围内地下给水、排水(雨水、污水)、燃气、电力、路灯,通讯等市政管线的平面位置、埋深,调查管线的管径、材质、电压等属性。
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7507165A的中国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地下管道检测方法,其技术方案为采取无人机,按照先获取的地下管道分布位置,生成检查路线,控制无人机沿着检查路线开启摄像机,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摄像,再通过对图像的处理获取整个地下管道的情况。
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可知,地下管道的情况一般较为复杂,经常会出现沉积现象,或者出现各种障碍物,甚至部分老旧管道还会存在错位、脱节、变形或者破裂的现象,如果按照上述方案采用无人机来操作,可行性并不高,因此还是需要提出一种适用性更高的管道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管道的检测方法,具有适用性更高的效果,更加系统和全面化。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地下管道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现场踏勘,包括测量控制点的勘测和测量方法的预试验;
S2、上游管道封堵;
S3、待测管道清理;
S4、待测管道通畅性检测;
S5、管道定位定深作业;
S6、资料收集及整理;
其中,S4中待测管道通畅性检测时,在待测管道的入口放置落管小球,所述落管小球的直径等于待测管道的管身直径,所述落管小球上还连接有牵引绳,所述待测管道的入口处还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落管小球向管道内运动的驱动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合现场踏勘和对管道检测前期的多道处理,尽量在对管道测量前将管道疏通,使管道符合检测的要求,特别还有管道通畅性检测的步骤,通过落管小球在待测管道中通行的情况,能够进一步的探清管道中的通畅性,从而后续的定位定深作业时更加准确和方便,也会更加系统和全面,上述方案能够面对大部分地下管道的检测,适用性更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鼎测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鼎测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47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