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园林景观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13791.3 | 申请日: | 2018-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8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坦;张晓珂;张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昌学院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E03F5/10;E03B11/00;E03B7/07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俞晓明 |
地址: | 4610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水池 蓄水池 水泵 雨水收集 循环利用系统 水位感应器 园林景观 供水池 水位 发送 监测结果 雨水输送 水位线 监测 连通 喷泉 雨水 灌溉 园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园林景观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包括:蓄水池、PLC控制器、集水池及供水池,蓄水池分别与集水池及供水池连通,集水池内设水位感应器及水泵;PLC控制器用于接收水位感应器监测并发送的水位线,开启或关闭第一水泵;蓄水池内设水泵。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园林景观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可以利用集水池内的水位感应器监测水位,并将监测结果发送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根据集水池内的水位,开启或关闭集水池内的水泵,使得集水池内收集到的雨水能够及时的输送到蓄水池,进而可以根据园林内用水需要,利用蓄水池内的第二水泵,将蓄水池内的雨水输送到各个供水池以供喷泉或灌溉等场所使用,从而提高了雨水收集效率及利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园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园林景观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园林就是人们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及布置园林路径等而成的自然环境。在目前的园林中,通常人工建造水池,并搭建喷泉,以提升园林的艺术形式。由于园林中的人造水池在一段时间后,会积累尘土杂物等,使得池中水质变差,通常需要进行全部置换。为了省劳动力,节约水资源,在园林中设置了雨水收集装置。
现有技术中的园林雨水收集系统,通常是在园林中的各个区域内单独开挖蓄水池来收集地表雨水,或在建筑物顶部设置独立的蓄水池来收集雨水,最后将蓄水池内的水输送给喷泉或其他应用场所。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园林雨水收集系统,由于在园林不同的区域设置独立的蓄水池来收集每个区域中的雨水,并供该区域使用。使得某些区域内的雨水可收集量大,用水量小,某些区域内的雨水可收集量小,用水量大,导致园林内的雨水无法有效循环利用,且由于设置的散落多处的独立系统,造成资源浪费,且增加管理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园林景观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园林景观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雨水利用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园林景观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包括:蓄水池、PLC控制器、多个集水池及多个供水池,该蓄水池通过第一输水管分别与每个该集水池连通,通过第二输水管分别与每个该供水池连通;每个该集水池顶部设有盖体,该盖体上设有通水孔,每个该集水池内设上水位感应器、下水位感应器及第一水泵,该上水位感应器及该下水位感应器分别设置在该集水池内壁上,且该上水位感应器高于该下水位感应器;该PLC控制器用于接收每个该集水池内该上水位感应器或该下水位感应器监测并发送的水位线,并根据该水位线开启或关闭该集水池内的该第一水泵;每个该供水池内设第二水泵。
较佳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园林景观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所述盖体顶部与水平面有夹角,且靠近所述盖体较底端设置杂物收集装置。
较佳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园林景观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所述集水池侧壁周向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盖体的第一凸起及用于安装滤网的第二凸起,且所述第一凸起位于所述第二凸起上方。
较佳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园林景观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该盖体底部设有筒状体,该筒状体底部设有可拆卸的滤网。
较佳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园林景观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还包括机柜,该PLC控制器安装在该机柜内。
较佳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园林景观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该盖体上设有提手。
较佳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园林景观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蓄水池顶部设有盖板。
较佳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园林景观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该盖板内设有超声波液位探测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昌学院,未经许昌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37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