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用菌袋料栽培系统及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612916.0 申请日: 2018-06-14
公开(公告)号: CN108739070B 公开(公告)日: 2020-11-10
发明(设计)人: 姚强;宫志远;韩建东;黄春燕;李瑾;苏建昌;杨栋;张振宇;谢红艳;司呈磊;杨鹏 申请(专利权)人: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18/60 分类号: A01G18/60;A01G18/69;A01G18/00;G01G17/00
代理公司: 济南竹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0 代理人: 孙宪维
地址: 250100 山东***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食用菌 栽培 系统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食用菌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食用菌袋料栽培系统及方法,包括发菌室、出菇室、链板输送机、出菇室链板输送机、单方位刺孔装置、多方位刺孔装置、第一称重装置、转运装置、第二称重装置和注水装置;所述链板输送机、单方位刺孔装置、多方位刺孔装置和第一称重装置设在发菌室内,所述链板输送机构成一输送闭环;所述出菇室链板输送机、第二称重装置和注水装置设在出菇室内,所述出菇室链板输送机构成一输送闭环;所述发菌室通过转运装置与出菇室连接。本发明能够提高香菇袋料栽培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员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量、避免杂菌污染或菌棒损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食用菌袋料栽培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香菇袋料栽培工艺流程为:原料准备-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培养-转色-出菇管理-采收。

原料准备:选用木屑、麸皮、石膏、尿素、糖、过磷酸钙等,按照一定的配比混合并搅拌均匀。

装袋:将原料装入塑料袋,形成菌棒。

灭菌:采用高压蒸汽对菌棒灭菌。

接种:菌棒多采用侧面打孔接种,可在接种室或接种箱中进行。先对接种室进行消毒,接种按无菌操作进行,将菌棒置于接种室中,在菌棒上打接种孔,将香菇菌种填入接种孔中。

发菌培养:将接种后的菌棒运送至发菌室,发菌室要干净、无污染源、干燥、通风、遮光等,温度控制在28℃以下,菌棒进入发菌室之前要对发菌室消毒杀菌、灭虫,地面撒石灰。菌棒横竖交叉堆垒,为防止“烧菌”,发菌培养阶段需进行4~5次翻堆,每隔7~10天翻堆一次。为防止菌丝缺氧,菌棒接种后20~35天进行第一次刺孔,此时菌丝需氧量较少,只需在菌棒的每个接种口周围刺孔数个;菌棒接种后40~55天进行第二次刺孔,此时菌丝需氧量较多,需在菌棒的外圆面刺数排孔进行通气。在整个发菌培养过程中,发菌室要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转色:转色是菌棒表层菌丝内多酚氧化酶氧化“褐变”的结果,在菌棒的表面形成具有一定韧性的褐色菌膜,代替椴木树皮,起保湿作用;否则,出菇困难,转色完成后将菌棒运送到出菇室。菌种接种后约62~72天后开始转色,早熟的品种80天左右转色完成,中熟的品种100天左右转色完成,晚熟的品种120天左右转色完成。

出菇管理:在出菇室对菌棒进行脱袋,脱袋时的气温要在15~25℃,以20℃为宜。脱袋后的菌棒要防止太阳晒和风吹,出菇室的空气相对湿度要控制在75%~85%。脱袋后,出菇室的温度控制在18~23℃,昼夜之间要有5~10℃的温差,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90%左右,3~4天菌柱表面褐色的菌膜就会出现白色的裂纹,不久就会长出菇蕾,菇蕾分化出以后,进入子实体生长发育期。

采收:当香菇菌盖直径5~8cm左右,菌盖生长到将要开伞时应及时进行采收,采收时,拇指和食指捏住菌柄基部旋转摘下,防止菌柄断裂,对于畸形菇也应及早采收。每采收完一潮菇,需对菌棒注水。

现有的香菇袋料栽培工艺的缺点为:(1)发菌培养阶段需进行两次翻堆和刺孔增氧,现有的翻堆和刺孔增氧均由人工完成,或者需人工将菌棒搬放到刺孔机上刺孔,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易导致杂菌污染或菌棒损坏;(2)由人工肉眼观察判断转色是否完成,需要经验丰富的人员,还存在较大的误差,易导致未完成转色的菌棒进入出菇室进行出菇管理,由于发菌室和出菇室的温度、湿度、光照度都不同,未完成转色的菌棒进入出菇室会影响香菇产量;转色完成后人工将菌棒由发菌室搬运至出菇室,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易导致杂菌污染;(3)由人工将注水针插入菌棒注水或人工将菌棒搬运到注水机上注水,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易导致杂菌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以链板输送机作为培养架的食用菌袋料栽培系统及方法,提高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员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量、避免杂菌污染或菌棒损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未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29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