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雌激素和/或其活性代谢产物的试剂盒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12640.6 | 申请日: | 201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62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周雪妍;印晓星;王席;赵峰;赵云;陈春霞;尹弟;徐吟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代理公司: | 11204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达佐;洪欣 |
地址: | 2210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代谢产物 雌激素 试剂盒 标志物 检测 申请 测量 癌症 | ||
本申请提供了通过测量雌激素和/或其活性代谢产物中的至少一种标志物来确定个体是否患有癌症的方法和试剂盒。本申请还提供了检测雌激素和/或其活性代谢产物的方法,以及包含用于检测雌激素和/或其活性代谢产物的试剂的试剂盒。
发明领域
本申请涉及用于检测雌激素和/或其活性代谢产物的试剂盒及其应用,具体地,本申请涉及用于预测或诊断个体中的癌症的试剂盒。
发明背景
雌激素是促进雌性动物第二性征发育及性器官成熟的物质,由雌性动物卵巢和胎盘分泌产生。雌激素的受体分布在子宫、阴道、乳房、盆腔以及皮肤、膀胱、尿道、骨骼和大脑,因此,雌激素具有广泛而重要的生理作用,不仅有促进和维持女性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的生理作用,并对内分泌、心血管、代谢系统、骨骼的生长和成熟,皮肤等均有明显的影响。按照雌激素活性物质的分子结构,可将雌激素活性物质分为原型雌激素、羟基类雌激素及甲氧基类雌激素。原型雌激素包括雌酮(E1)、雌二醇(E2)和雌三醇(E3)。羟基类雌激素又称雌激素羟基化代谢产物,包括2‐羟基雌酮(2‐OHE1)、2‐羟基雌二醇(2‐OHE2)、4‐羟基雌酮(4‐OHE1)、4‐羟基雌二醇(4‐OHE2)、16α‐羟基雌酮(16α‐OHE1)等。甲氧基类雌激素又称雌激素甲氧基化代谢产物,包括2‐甲氧基雌酮(2‐MeOE1),2‐甲氧基雌二醇(2‐MeOE2)、4‐甲氧基雌酮(4‐MeOE1)、4‐甲氧基雌二醇(4‐MeOE2)等。尽管已知雌激素可能与某些妇科疾病相关,但是哪些雌激素活性物质与癌症特别是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具有相关性尚不清楚。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中国是乳腺癌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抗癌协会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成为城市中死亡率增长最快的癌症,发病年龄也呈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之一,其发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发病率在各地区有差异,在北美和欧洲其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癌、肺癌、结直肠肿瘤,高居女性生殖系统癌症的首位。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亦逐年升高,目前仅次于宫颈癌,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
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因此,亟需寻求能够有效地预测或诊断个体中的癌症特别是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方法。
发明概述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用于确定对象是否患有癌症的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包含用于检测来自所述对象的样本中至少一种标志物的水平的试剂,所述标志物为雌激素和/或其活性代谢产物,其中如果所述标志物在所述样本中的水平相比在对照样本中的水平发生改变,则所述对象患有或可能患有癌症。
在具体实施方案中,上述雌激素和/或其活性代谢产物选自雌酮(E1)、雌二醇(E2)、2‐羟基雌酮(2‐OHE1)、2‐羟基雌二醇(2‐OHE2)、4‐羟基雌酮(4‐OHE1)、4‐羟基雌二醇(4‐OHE2)、16α‐羟基雌酮(16α‐OHE1)、2‐甲氧基雌酮(2‐MeOE1)、2‐甲氧基雌二醇(2‐MeOE2)、4‐甲氧基雌酮(4‐MeOE1)、4‐甲氧基雌二醇(4‐MeOE2)以及上述几种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癌症为乳腺癌或子宫内膜癌。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试剂盒还包括用于进行液质联用(LC‐MS/MS)法测定的一种或多种其他试剂。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试剂盒,其包含用于检测雌激素和/或其活性代谢产物的试剂。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试剂能够同时检测雌激素及其活性代谢产物。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用于检测样本中雌激素和/或其活性代谢产物的方法,其包括将待检测的样本与检测试剂接触,然后进行LC‐MS/MS检测。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样本为生物样本或环境样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医科大学,未经徐州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26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