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加载架及桩抗震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12238.8 | 申请日: | 2018-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59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伍凯;张贺;毛范燊;俞瑾;赵益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G01M13/00 |
代理公司: | 32204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凤娇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梁 加载架 地梁 三角支架 堆载 连接固定 滑轮 滑道 抗震试验 上下滚动 堆载物 加载力 滑落 立柱 试件 竖向 竖直 纵梁 保证 | ||
1.一种多功能加载架,包括堆载(1)、顶梁(2)、立柱(4)、地梁(6)、三角支架(7)、作动器(8)和顶板(9),其特征在于:
所述堆载(1)堆放于顶板(9)上,所述顶板(9)放置于试件(10)上端;所述顶板(9)上设置滑轮(91),所述顶梁(2)内侧设置有滑道(21),所述滑轮(91)在滑道(21)内上下滑动;所述顶梁(2)通过立柱(4)固定在地梁(6)上,所述地梁(6)固定在地面;
所述三角支架(7)底部固定在地面上,上部与顶梁(2)固定连接;所述作动器(8)一端固定于三角支架(7)上,另一端作用于试件(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加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9)包括第一钢板(92)、第二钢板(93)和辊轮(94),所述辊轮(94)安装于第一钢板(92)和第二钢板(93)之间,所述堆载(1)堆放于第一钢板(9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加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板(92)上设置有小立柱(95),所述滑轮(91)设置在小立柱(95)上端,并与小立柱(95)上端设置的横轴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加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支架(7)通过“Y”型梁(11)与顶梁(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加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支架(7)包括斜撑(71)、支撑柱(72)和底座梁(73),所述底座梁(73)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支撑柱(72)竖直固定在底座梁(73);所述斜撑(71)上端与支撑柱(72)固定连接,下端固定在底座梁(73)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加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器(8)作用点位于试件端头(101)的中心位置,所述试件(10)与三角支架(7)的水平方向对称中心线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加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支架(7)通过“Y”型梁(11)与顶梁(2)固定连接,所述“Y”型梁(11)与所述试件(10)和三角支架(7)的水平方向对称中心线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加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堆载(1)与试件端头(101)的竖直方向的对称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加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2)下方焊接有钢板(3),所述钢板(3)阻止滑轮(91)向下滑出滑道(21)。
10.一种桩抗震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试件(10)尺寸参数计算加载荷载,一般加载竖向堆载(1)为竖向承载力的30%~60%,水平荷载为桩计算水平承载力的50%~70%;
2)固定试件(10),并在试件(10)上端浇筑试件端头(101);
3)整平试验场地;
4)将地梁(6)和三角支架(7)吊装到场地,使得试件端头(101)位于地梁(6)形成的矩形中心,且三角支架(7)与试件端头(101)水平对称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5)将土工地锚(5)从地梁(6)和三角支架(7)上预留的圆孔中压入,保证加载架的稳定;
6)将立柱(4)固定安装在地梁(6)上,顶梁(2)固定在立柱(4),将三角支架上的“Y”形梁(11)与顶梁(2)连接;
7)安装顶板(9)并调节顶梁(2)高度,使得顶板(9)的滑轮(91)位于顶梁(2)内侧滑道(21)内,顶板(9)放置于试件端头(101)上端;
8)根据计算的竖向荷载,在顶板(9)上根据实际易得的材料堆积竖向堆载,堆放堆载时从顶板(9)的中部开始码放,随后在码放堆载(1)时应与试件(10)呈中心对称;
9)堆积完堆载(1)后,静止试验一定时间,待桩的竖向变形稳定后,安装作动器(8),作动器(8)根部固定在三角支架(7)上,使得作动器(8)水平加载点位于试件端头(101)的中心位置;
10)依据设计的荷载,使用作动器(8)加载进行试验;作动器(8)通过伸缩向试件端头(101)施加水平荷载;在加载过程中,通过端头的水平荷载变形关系即可反推求出桩的实际性能,并以此为依据对桩的质量进行评估;
11)试验结束后,先拆除作动器(8),然后卸载顶部堆载(1),再依次拆卸顶板(9)、顶梁(2)、立柱(4),最后拔出地锚(5)拆卸地梁(6)和三角支架(7),试验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223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