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桑黄菌的保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11546.9 | 申请日: | 2018-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36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吴胜莲;邵晨霞;唐少军;许隽;杨祎;靳磊;葛小鹏;贺月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N1/04 | 分类号: | C12N1/0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袁靖 |
地址: | 410009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桑黄菌 保藏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桑黄菌的保藏方法,培养基主料质量组份为:50%油桐树木屑+15%枫树木屑+25%麦麸+10%玉米芯粉,辅料质量组份为:16%硫酸镁+34%磷酸二氢钾+50%石膏粉,木屑管培养基配方为:主料﹕辅料﹕水=1﹕0.03﹕1.4。制备方法为:先将主料里的两种木屑混合均匀,然后依次加入麦麸和玉米芯粉混合均匀,再加入混合好的辅料混合均匀后再加水拌匀即可;培养基分装试管、包扎、灭菌、接种桑黄菌生长良好经再次转接验证没有感染杂菌,即得桑黄保藏菌种。本发明的保藏方法效果优异,保藏种可有效保藏2‑5年;活化后菌丝生长速率,生长势和生物学转化率等基本不会受到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保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桑黄菌的保藏方法。
背景技术
桑黄是珍稀大型药用真菌,属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a)、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纤孔菌属(Inonotus)。其主要功能有治疗痢疾、盗汗、血崩、血淋、脐腹涩痛、脱肛泻血、带下、闭经、止泻、延年等,因此有“森林黄金”之美称。桑黄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生物治癌效果最好的药用真菌,已引起国际科研部门、医药界和保健品行业的广泛关注。
桑黄优良菌种是其生产的基础和关键,因此需要对菌种进行有效的保藏以确保菌种优良的生产性能。桑黄目前常用的是斜面传代保藏法,每隔3-6个月需转管1次,增加了操作和人力成本。虽然有人研究过一些桑黄菌培养方法,但普通培养和保藏的要求是不同的。可以说目前没有关于桑黄菌的保藏方法进行过研究和报道。
因此,在桑黄菌保藏技术领域还缺乏成本低,对设备和操作技术要求不高,可长时间保留桑黄菌株的优良遗传性能的保藏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桑黄菌的保藏方法,该方法成本低、操作简单、保藏时间长,菌株菌丝生长和栽培特性不受影响。该方法适合于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使用。
一种桑黄菌的保藏方法,采用含有油桐树木屑和枫树木屑的培养基进行保藏。
本发明经过大量探索实验发现油桐树木屑和枫树木屑的混合协同对于桑黄菌的保藏起着比较关键的作用,对于保藏之后恢复使用的桑黄菌的生长速率、生长势和生物学转化率几乎无影响,而尝试了很多其他树种的木屑或者混合均没有这两种的协同作用显著。
上述的桑黄菌的保藏方法,优选油桐树木屑粒径长(0.5-1.5mm)×宽(0.1-0.5mm);枫树木屑粒径长(0.5-1.5mm)×宽(0.1-0.5mm)。
采用的油桐树和枫树木屑粒径粒径过大会影响保藏效果,粒径过小增加操作难度和成本,本发明两种木屑的粒径是经过发明人大量实验验证发现的较适宜的粒径范围。
适宜的碳氮比和微量元素的添加对于桑黄菌的保藏效果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为它们是桑黄菌对营养的基本需求,在优选种类和配比的情况下,效果更加突出。
上述培养基还含有调节碳氮比的其他碳源和氮源,调节碳氮比的其他碳源和氮源优选包括麦麸和/或玉米芯粉;优选碳氮比50~80:1。
上述培养基还含有微量元素包括:镁、磷、钾、硫和钙源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镁源来自硫酸镁,磷源和钾源来自磷酸二氢钾,硫源和钙源来自于石膏粉。
经过大量实验摸索之后获得适合于桑黄菌保藏培养基配方为:M1﹕M2﹕水=1﹕0.01-0.05﹕1.0-1.8,M1:45-55%油桐树木屑+10-25%枫树木屑+20-50%调节碳氮比的其他碳源和氮源;M2为微量元素。其中M1﹕M2﹕水还可以优选=1﹕0.02-0.04﹕1.2-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未经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115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