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融合的林地干旱时空动态监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609470.6 | 申请日: | 2018-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139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 发明(设计)人: | 张贵;肖化顺;吴鑫;龚成;邱书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1/17 | 分类号: | G01N21/17;G01J5/00 | 
| 代理公司: | 长沙思创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5 | 代理人: | 夏兴友;张英 | 
| 地址: | 410018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干旱 林地 多源遥感数据 融合数据 时空动态 融合 预处理 时空动态变化 真实性检验 大气校正 动态监测 分析数据 几何校正 决策支持 指标提取 反射率 数据集 云检测 增强型 自适应 监测 多源 遥感 抗旱 时空 分析 | ||
1.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融合的林地干旱时空动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选取MODIS数据与Landsat数据;
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几何校正、云检测、大气校正;
利用增强型时空自适应反射率融合ESTRAFM模型与SADFAT模型,模拟出MODIS对应时期的Landsat数据,并对模拟的数据进行真实性检验,分析数据的适用性,生成Landsat数据集;
对多源遥感融合数据进行干旱指标提取;
通过对融合数据的干旱指标进行分析,得到林地干旱时空动态变化。
2.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多源遥感融合数据进行干旱指标提取,包括根据构建的遥感影像图,提取地表温度。
3.基于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多源遥感融合数据进行干旱指标提取,包括根据构建的遥感影像图,利用单窗算法对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进行提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STRAFM融合模型的实现方式是基于滑动窗口,具体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1)相似像元搜索;
(2)候选像元权重计算:该权重综合了光谱、距离的近似程度;
(3)转移系数V的计算:利用线性回归算法得到混合像元向纯净像元的转移系数,同时对t1和t2的高、低分辨率反射率进行线性回归,将斜率作为转移系数,并假设在到这段时期内,转移系数不变;
(4)利用时间权重得到预测时相的中心像元反射率:利用t1和t2时相的高、低分辨率影像可分别得到对时相中心像元反射率的预测;其中,为了使t0时相的预测反射率更准确,利用时间权重将两者进行融合;
依据步骤(1)~(4),经过逐像元的计算操作后完成整幅影像的时空融合。
5.基于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干旱指标时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反演公式如下式所示:
式中:Ts表示地表实际温度;T6表示TM第六波段的亮度温度;Ta表示大气等效温度;a、b是由亮度温度与热辐射强度的关系拟合出来的拟合系数,C和D是中间变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NDVI-LST特征空间中的相应第31通道最大和最小温度,回归拟合获得温度植被干旱指数,不同时相的旱边和湿边方程分别为:
Tmin=a1+b1×NDVI
Tmax=a2+b2×NDVI
其中,Tmin为在相应NDVI下的第31通道最小温度;Tmax为在相应NDVI下的第31通道最大温度;a1,b1,a2,b2为回归系数,分别代表NDVI-T空间中旱边和湿边方程的截距和斜率。
TVDI越大,土壤湿度越低;相反,TVDI越小,土壤湿度越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未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947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