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防气体泄漏的搅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08089.8 | 申请日: | 201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898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徐玲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玲燕 |
主分类号: | B28C5/42 | 分类号: | B28C5/42;B60C19/12 |
代理公司: | 丽水创智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8 | 代理人: | 朱巧兴 |
地址: | 323907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硬胎 内胎 搅拌装置 气体泄漏 搅拌罐 底座 外胎 混凝土 轮胎 安置 从动齿轮 主动齿轮 内钢圈 中心轮 铁片 衔接 方便装置 衔接齿轮 电动机 出料口 卡座 下端 扎破 中段 | ||
1.一种混凝土防气体泄漏的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罐(1)和卡座(23),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1)中端的外侧固定有衔接齿轮(2),且搅拌罐(1)的前端安置有出料口(3),所述搅拌罐(1)的下方安装有底座(4),且底座(4)中端的左侧安置有从动齿轮(5),所述从动齿轮(5)的外侧衔接有主动齿轮(6),且主动齿轮(6)的前端安装有电动机(7),所述底座(4)的下端安置有轮胎(8),且轮胎(8)的中段固定有中心轮(9),所述中心轮(9)的外侧衔接有内钢圈(10),且内钢圈(10)的外侧安置有内胎(11),所述内胎(11)的外侧安装有内硬胎(12),且内硬胎(12)的外侧衔接有铁片(13),所述铁片(13)的外侧安置有外胎(14),所述搅拌罐(1)外壁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衔接转条(15),且衔接转条(15)的外端安置有外卡片(16),所述从动齿轮(5)的外侧设置有穿口(17),所述底座(4)中段的上侧安置有凹槽(18),且凹槽(18)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衔接条槽(19),所述衔接条槽(19)的内端连接有卡槽(20),所述底座(4)左右两端的内部均设置有内室(21),且内室(21)的顶端衔接有弹簧(22),所述卡座(23)的内部安装有液压气缸(24),且卡座(23)位于弹簧(22)的下端,所述卡座(23)的左右两端均固定有衔接卡块(25),且衔接卡块(25)的外侧设置有滑槽(26),所述液压气缸(24)的下端安装有液压杆(27),且液压杆(27)中段的外侧设置有穿槽(28),所述液压杆(27)的下端固定有支撑座(2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防气体泄漏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1)与衔接齿轮(2)为固定连接,且衔接齿轮(2)的形状结构与搅拌罐(1)外壁得形状结构相吻合,而且衔接齿轮(2)为圆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防气体泄漏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的竖直中轴线与搅拌罐(1)的竖直中轴线相重合,且搅拌罐(1)通过衔接齿轮(2)、从动齿轮(5)和主动齿轮(6)与电动机(7)构成传动结构,而且从动齿轮(5)的齿纹结构与衔接齿轮(2)的齿纹结构和主动齿轮(6)的齿纹结构均相吻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防气体泄漏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8)包括中心轮(9)、内钢圈(10)、内胎(11)、内硬胎(12)、铁片(13)和外胎(14),且铁片(13)为环形结构,而且铁片(13)的口径大于内硬胎(12)的口径,并且铁片(13)的口径小于外胎(14)的口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防气体泄漏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转条(15)与外卡片(16)为固定连接,且外卡片(16)关于衔接转条(15)的中心对称,而且衔接转条(15)关于衔接齿轮(2)的中心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防气体泄漏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8)的外壁为弧形结构,且其弧形结构与搅拌罐(1)外壁的弧形结构相吻合,而且凹槽(18)外壁的厚度与穿口(17)的深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防气体泄漏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条槽(19)与卡槽(20)为连通结构,且衔接条槽(19)与衔接转条(15)为活动连接,而且卡槽(20)与外卡片(16)为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防气体泄漏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23)通过弹簧(22)与底座(4)构成弹性结构,且卡座(23)与衔接卡块(25)为固定连接,而且卡座(23)通过衔接卡块(25)和滑槽(26)与底座(4)构成滑动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防气体泄漏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29)通过液压气缸(24)和液压杆(27)与底座(4)构成升降结构,且支撑座(29)为矩形结构,而且支撑座(29)设置有四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玲燕,未经徐玲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808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