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放射性气体在线检测系统、装置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07924.6 | 申请日: | 201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6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何丽霞;武朝辉;黎春;张继龙;梁勇;周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62 | 分类号: | G01N27/62;G01T1/17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娜拉 |
地址: | 10240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溶解 放射性气体 浓缩装置 吸收装置 在线检测系统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核设施 连通 放射性核素 气态排放物 人工放射性 反应工艺 排放气体 射性核素 吸收溶剂 吸收溶液 运行状态 在线获取 活度 进样 测量 排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放射性气体在线检测系统、装置和方法。所述放射性气体在线检测系统,包括第一溶解吸收装置,所述第一溶解吸收装置内容纳有用于溶解放射性气体中放射性核素的核素吸收溶剂;第一浓缩装置,所述第一浓缩装置与所述第一溶解吸收装置连通,以接收所述第一溶解吸收装置中的溶解了放射性核素的吸收溶液;以及第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所述第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与所述第一浓缩装置连通,以接收所述第一浓缩装置中的进样溶液。通过上述方案,解决了核设施排放气体中核素含量低难以测量的问题,并可在线获取核设施气态排放物中的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和含量,及时反应工艺运行状态和排放异常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气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放射性气体在线检测系统、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核设施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气态排放物具有放射性,可称为放射性气体,其中含有的人工放射性核素(即关键核素的活度)属于核安保、设施运行、环保监测的重点关注对象,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管理要求,气态排放物的放射性活度和关键核素应及时进行量化分析。目前对气态排放物的放射性活度和关键核素量化分析的方式通常为:采用周期性人工取样及总ɑ、总β监测技术进行放射性分析。人工取样是用滤膜连续24小时累积取样,放置4天后采用衰变法进行总ɑ、总β测量,但是采用这种方式,时效性差,难以及时发现尾气排放异常的时段及峰值,不能及时反应工艺运行状态,且无法快速获取关键核素的种类和各自的含量。
因此,亟待提供一种放射性气体在线检测系统,及时检测并反应工艺运行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放射性气体在线检测系统、装置和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核设施排放的放射性气体检测工序复杂、时效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放射性气体在线检测系统,包括:
用于接收并溶解放射性气体的第一溶解吸收装置,所述第一溶解吸收装置内容纳有用于溶解放射性气体中放射性核素的核素吸收溶剂;
用于浓缩溶解了放射性核素的核素吸收溶剂并形成进样溶液的第一浓缩装置,所述第一浓缩装置与所述第一溶解吸收装置连通,以接收所述第一溶解吸收装置中的溶解了放射性核素的吸收溶液;以及
用于检测所述进样溶液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的第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所述第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与所述第一浓缩装置连通,以接收所述第一浓缩装置中的进样溶液。
优选地,所述第一溶解吸收装置包括:第一溶解瓶和用于加热所述溶解瓶的第一加热装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溶解吸收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溶解瓶温度的第一温度检测装置。
优选地,所述放射性气体在线检测系统还包括:
用于接收并溶解放射性气体的第二溶解吸收装置,所述第二溶解吸收装置内容纳有用于溶解放射性核素的核素吸收溶剂,所述第二溶解吸收装置与所述第一溶解吸收装置连通,以接收被所述第一溶解吸收装置溶解后的放射性气体,并对接收的放射性气体进行二次溶解;
用于浓缩溶解了放射性气体的核素吸收溶剂并形成检测进样溶液的第二浓缩装置,所述第二浓缩装置与所述第二溶解吸收装置连通,以接收所述第二溶解吸收装置内的进行二次溶解后的核素吸收溶剂;以及
用于检测所述检测进样溶液的放射性核素的含量的第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所述第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与所述第二浓缩装置连通,以接收所述第二浓缩装置中的检测进样溶液。
优选地,所述第二溶解吸收装置包括:第二溶解瓶和用于加热所述溶解瓶的第二加热装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溶解吸收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溶解瓶温度的第二温度检测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未经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79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