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型采暖设备补液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07778.7 | 申请日: | 201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4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杜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皇岛热岛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9/00 | 分类号: | F24D19/00;F24D19/08;F24D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黄彩荣 |
地址: | 066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冻液 输液管路 补液装置 采暖设备 防冻液输出管道 自来水供水管道 输出管路 循环系统 胶囊体 内防腐 容纳 连通 连接循环系统 小型采暖系统 采暖系统 胶囊内腔 容器壳体 压力把 增压泵 补充 补液 恒压 防腐 增补 自来水 电源 简易 外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型采暖设备补液装置,包括防冻液输出管道和自来水供水管道;其中,防冻液输出管道包括主防冻液输出管路和第一输液管路和第二输液管路;主防冻液输出管路连接循环系统;其中,第一输液管路连通有防冻液容纳桶;防冻液容纳桶储放防冻液;第二输液管路连通有容器内防腐胶囊体;位于容器内防腐胶囊体的外部还设置有容器壳体;补液增压泵将防冻液容纳桶内的防冻液补充到整个循环系统中;自来水供水管道通过自来水的压力把防腐胶囊内腔内的防冻液补充到整个循环系统中。本发明提供的微型采暖设备补液装置,其结构简易且不需要其他电源等动力,就可以完成整体采暖系统的恒压及防冻液的增补,操作简单易学,适用家庭及小型采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采暖补液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型采暖设备补液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煤改电的快速发展,超低温空气源热泵采暖设备和太阳能采暖设备均被广泛应用于普通百姓用户,尤其在北方,上述采暖方式应用更为普及;
目前,现阶段冬季采暖设备普遍使用水循环方式,如果在寒冷的冬季,突然出现停电或家里没人外出,特别容易造成设备及循环管道冻坏,轻则管道损坏,重则设备报废,解决比较好的方式就是把循环水更换为防冻液,就可以彻底解决冬季冻坏设备的问题。
但是,研究发现更换防冻液后,自动补液成了很大的问题,系统循环压力一般都在0.1PMA-0.35PMA之间;冬季制热过程中,循环系统内部或多或少的都会产生气体,并通过自动排气阀排出系统,同时也会有少量的防冻液随着排出,这样就会造成系统压力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压力就会慢慢降低,补液必须得用增压泵完成。
研究还发现,现在使用的是要求每个用户必须配备一台增压泵,每次补液都是补到最高压力,整个系统的压力都处在一个由高到低的波动过程,因整个系统压力不稳定,并不利于整个系统运行,整体成本高,而且补液过程也是比较复杂,不便于推广和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采暖设备补液装置(适用于热泵、太阳能、锅炉等采暖设备),此装置结构简易且不需要其他电源等动力,就可以完成整体采暖系统的恒压及防冻液的增补,操作简单易学,适用家庭及小型采暖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微型采暖设备补液装置,包括防冻液输出管道A和自来水供水管道B;
其中,所述防冻液输出管道A包括主防冻液输出管路A1和从所述主防冻液输出管路A1分支的两条输液管路,即第一输液管路A2和第二输液管路A3;所述主防冻液输出管路A1连接循环系统;
其中,所述第一输液管路A2连通有补液增压泵18和防冻液容纳桶25;所述防冻液容纳桶25用于储放防冻液17;
所述第二输液管路A3连通有容器内防腐胶囊体8;位于所述容器内防腐胶囊体8的外部还设置有容器壳体7;所述容器内防腐胶囊体8的内部为防腐胶囊内腔9;且所述防腐胶囊内腔9用于储放防冻液;所述容器内防腐胶囊体8的顶部开口和所述容器壳体7的顶部壳口之间利用压紧法兰3实现密封,并使得所述容器内防腐胶囊体8的外壁和所述容器壳体7内壁间形成一个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与所述自来水供水管道B连通;
所述压紧法兰3上开有两个孔,其中一个孔为人工补液口并连接有手动注液阀24,另一个孔为循环系统的补液口并连接有第二输液管路A3;
所述补液增压泵18用于将所述防冻液容纳桶25内的防冻液补充到整个循环系统中;所述自来水供水管道B用于通过自来水的压力把所述防腐胶囊内腔9内的防冻液补充到整个循环系统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皇岛热岛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秦皇岛热岛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77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