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贮氢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07579.6 | 申请日: | 201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3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蓝碧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碧奇新材料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9/22 | 分类号: | B22F9/22;C01B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薛寓怀 |
地址: | 215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贮氢材料 贮氢材料 前驱体 制备 十二烷基氨基丙酸钠 氨三乙酸三钠 醋酸水溶液 混合盐溶液 吸放氢性能 高温还原 还原产物 聚乙烯醇 能源材料 氢气气氛 温度关系 草酸铵 测试仪 氯化镍 硝酸镁 硝酸铅 硝酸镧 抽滤 滴加 洗涤 测试 | ||
本发明属于能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复合贮氢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出的方法是将草酸铵、氨三乙酸三钠、十二烷基氨基丙酸钠、聚乙烯醇混合,滴加硝酸镧、氯化镍、硝酸镁、硝酸铅的混合盐溶液,搅拌12~24小时,抽滤,得贮氢材料前驱体。将贮氢材料前驱体于100℃真空干燥,再与CaH2混合均匀,在氢气气氛下高温还原。还原产物经水洗、醋酸水溶液洗涤后干燥,得复合贮氢材料;在压力‑组成‑温度关系测试仪(PCT)上测试复合贮氢材料的吸放氢性能,测得单位质量贮氢密度高于12.4%。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能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复合贮氢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氢能具有资源丰富、环境友好、可再生等特点,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清洁新能源。氢的贮存一直是困扰氢能开发和广泛应用的难题,传统的氢气存储方式主要有气态和液态2种,高压气态贮氢密度低、压力高、安全性差,液态贮氢体积密度高,但需20 K的超低温和有效的隔离,技术条件要求高,经济价值低。利用金属贮氢材料,能够有效克服气态和液态2种贮氢方法的不足,实现贮氢密度高、运输和使用安全的目的。
李媛等为了研究Pr元素对La-Nd-Mg-Ni系贮氢合金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感应熔炼法制备了La0.20Nd0.60 Pr Mg0.20Ni3.20Co0.20Al0.20合金。XRD分析表明,合金的主相为CaCu5型的LaNi5相和Ce2Ni7型的La2Ni7相。随着的增大,两相的晶胞体积均增大,并且La2Ni7相的含量显著增加。压力-组成-温度关系(PCT)曲线表明,随着Pr含量的增加,合金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随着Pr含量的增加,合金电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低温放电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均先提高后降低,其中100周循环容量保持率从76.7%增加到88.7%,然后又降低到82.3%(燕山大学学报,2013,1:75-80)。
魏范松等采用中间合金法在感应熔炼炉中制备La4MgNi19-xCox合金,研究Co部分替代Ni对合金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RD测试结果表明:合金主要由La4MgNi19(Ce5Co19+Pr5Co19)相和LaNi5相组成;x的增加有利于促进La4MgNi19相的形成,且晶胞体积随之增大。显微组织观察发现,合金为树枝晶结构,x的增加会使树枝晶变细。(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6,3:586-592)。
杨书廷等采用超声共沉淀法制备了多孔状稀土合金氧化物前驱体, 然后将其与CaH2 /H2 进行低温还原扩散反应得到LaNi5相贮氢合金粉样品。运用XRD、TEM、SEM 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制备条件对样品的晶相结构和微观形貌的影响。实验发现:在相对较低的温度(约700 C)下就可以制得颗粒较小(约20 nm),粒径分布均匀、相纯度高的LaNi5 合金。压力-组成-温度关系(PCT)曲线测试表明样品吸放氢平台宽度增加,平台倾斜度降低(电源技术,2004,11:697-698)。
综上所述,作为新型贮氢材料,几种材料的贮氢性能各具特点,金属络合氢化物贮氢容量高,但吸放氢温度高,循环稳定性差,研制高活性的贮氢剂是其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贮氢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复合贮氢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碧奇新材料研发有限公司,未经太仓碧奇新材料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75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