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缩机防喘振模糊控制器中输入和输出量离散化确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07188.4 | 申请日: | 201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8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涛;朱卫国;雷振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托卡拉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糊控制器 离散化 输出量 压缩机 防喘振控制器 偏差变化率 防喘振 离心式压缩机 安全稳定 模糊变量 排气量 喘振 二维 壳体 震荡 节能 环保 | ||
本发明公开了压缩机防喘振模糊控制器中输入和输出量离散化确定方法,涉及压缩机防喘振控制器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模糊控制器中二维输入值偏差及偏差变化率的离散化确定方法和模糊控制器中输出量的离散化确定方法,以及输入值偏差、偏差变化率及输出量的模糊变量对应的赋值表。本发明通过本发明的模糊控制器中输入和输出量离散化确定方法,具有使得离心式压缩机防喘振控制器更加安全稳定、节能、环保的运行优点,解决了现有压缩机可能会出现气流震荡、排气量不稳定、壳体发生猛烈振动等喘振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压缩机防喘振控制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压缩机防喘振模糊控制器中输入和输出量离散化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离心式压缩机工作时,随着负荷减小,其入口流量也会相应减小,当负荷减小到某个值时,可能会出现气流震荡、排气量不稳定、壳体发生猛烈振动的现象,并发出哮喘一般的低沉噪音,紧接着,压缩机壳体和与其相连的管道系统同时振动,同时伴有周期性间断的叫声,此现象则为离心式压缩机的喘振现象。
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当中,离心式冷水机组是整个系统中的核心,而离心式压缩机又是该机组的关键部件,其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喘振现象,喘振现象的发生会对机组造成极大的振动、噪音、紊流、压力异常,甚至引起爆炸事故,危急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设计出稳定的离心式压缩机防喘振控制器,对制冷机组的安全稳定、节能、环保运行以及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保障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压缩机防喘振模糊控制器中输入和输出量离散化确定方法又在离心式压缩机防喘振控制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压缩机防喘振模糊控制器中输入和输出量离散化确定方法,通过本发明的模糊控制器中输入和输出量离散化确定方法,具有使得离心式压缩机防喘振控制器更加安全稳定、节能、环保的运行优点,解决了现有压缩机可能会出现气流震荡、排气量不稳定、壳体发生猛烈振动等喘振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压缩机防喘振模糊控制器中输入和输出量离散化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S01、通过传感器检测入口的实际流量值,每过两秒钟采样一次;
SS02、模糊控制器中二维输入值偏差及偏差变化率的离散化确定方法:将采样得到的实际流量值与事先设定好的防喘振的喘振点流量做出对比,得到系统的二维输入值的差值e及差值的变化率ec,同时还可以得到此控制器输出值u,该变量同时也是执行元件回流阀的输入参数;
SS03、设定某离心冷水机组内部压缩机的喘振点流量为22.7m3/h,则确定该压缩机的流量偏差值e的变化范围为[0,2.2],单位m3/h;当偏差大于2.2时,由于压缩机工作在稳定区域,所以不需要经过模糊控制器,此时的防喘振阀处在开度为0的全关状态;偏差的论域取[-12,0],偏差的比例量化因子Ke=(Nmax-Nmin)/(emax-emin)=12/2.2=5.46,偏差e的模糊语言变量定义成{负大,负中,负小,零,正小,正中,正大}七个等级,相应表示为{NB,NM,NS,ZO,PS,PM,PB};
SS04、模糊推理另一个输入变量是偏差变化率ec,为了结果更加精确,同样,也将ec的语言值设定为7个,相应语言值集合和英文缩写表示都与偏差e相同,模糊子集的论域为[-6,6],偏差变化率范围则是[-3,3],单位m3/h,所以可以得到偏差变化率的比例因子为:
Kec=(Nmax-Nmin)/(ecmax-ecmin)=12/6=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托卡拉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托卡拉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71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