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注塑件进行双侧去毛刺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606858.0 申请日: 2018-06-13
公开(公告)号: CN109049454A 公开(公告)日: 2018-12-21
发明(设计)人: 黄博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朵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B29C37/02 分类号: B29C37/02;B29C45/17
代理公司: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代理人: 张惠忠
地址: 215011 江苏省***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去毛刺 注塑件 按压装置 调试装置 夹紧装置 推送装置 组装 制作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注塑件进行双侧去毛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作夹紧装置,安装推送装置,安装按压装置,组装全部装置,调试装置,去毛刺操作,本发明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可以对同一注塑件进行双面去毛刺,同时进行,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注塑件进行双侧去毛刺的方法,属于去毛刺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机械零件上的毛刺,有些是由于切削加工过程中塑性变形引起的;有些是铸造、模锻等加工的飞边,还有些是焊接挤出的残料。随着工业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是航空、航天、仪器仪表领域中,对机械零件制造精度要求的提高和机构设计的微型化,毛刺的危害性尤为明显,逐渐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并开始对毛刺的生成机理及去除方法进行研究。

1953 年,日本许多厂家就开始研制用于汽车刹车鼓、汽缸体、变速箱体等大中型铸件的专用自动去毛刺机。由于这种去毛刺机械对零件的适应性差、价格贵等因素未能得到普遍推广应用,但这为后来发展起来的铸件去毛刺技术奠定了良好基础。在理论研究方面,1958年日本京都大学的奥岛教授发表了“关于切削过程中的毛刺现象”的论文,对产生毛刺的现象及毛刺的分类进行了论述。1959年,宇都宫大学隈部教授发表了题为“用振动切削减少毛刺的探讨”的论文。1967 年,静岗大学财满教授发表了“关于铝合金板钻孔形成的毛刺的研究”一文。同年,美国的R.威廉提出了将研磨剂与硅树脂混合在一起,作为介质,压入装有零件的模具中,将零件内表面和孔的毛刺去掉(即挤压珩磨去毛刺技术),取得初步成功,现该项技术已成为美国专利。1971 年,日本综合铸件中心在职业训练大学木下教授等的指导下,研制了数控式砂带磨削装置,可以去除任意形状铸件的毛刺。同年12月,日本磨粒加工研究会举办了“去毛刺工艺讲座”,会上发表了磨粒、砂布、超声波、化学、电解等方法去除毛刺的论文。1972 年,小山株式会社研制的铸件去毛刺机、日本小松制作所的汽缸体自动去毛刺装置均获得日本自动化机械奖。日本东京芝浦电气生产技术研究所的高孝哉对20 余种主要的去毛刺方法的去毛刺原理、毛刺的大小、位置、去毛刺零件的形状、自动化难易程度、作业设备费用、特征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论述。1973 年,美国狄地洲大学格里列斯皮完成了题为“机械加工中毛刺形成与性质”的论文,分析了机械加工过程中毛刺的形成原理,并论述了实验过程中对毛刺的观测。美国对机械零件去毛刺技术比较重视,是因为美国机械制造业发展迅速,产量高、批量大、质量要求高等因素,而用手工去毛刺满足不了生产发展的需要。1974 年美国制造工程学会首先成立了毛刺技术分会,着手对去毛刺技术进行研究,这是毛刺问题正式例入议事日程的开始。1976 年前后,日本已有去毛刺技术方面的专利300 余件,其中有关塑料工件去毛刺技术的专利约有90件。其间,日本的技术人员对产生毛刺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取得了一定进展,其中振动光饰去毛刺机(又称振动滚磨机)的研究与应用在世界上得到好评。1984 年以来,日本横滨大学中山一雄教授以切削加工中最基本要素切削方向和刀具切削刃为基准,对切削毛刺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定义分类,先后对车削、刨削加工中被加工件的物理性能、工件形态、刀具的几何参数等因素对切削毛刺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这对有效抑制和减小毛刺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现有的去毛刺机构通常在做机械运动或震动时,脱落的毛刺会造成机器滑动表面过早磨损、噪音增大,甚至使机构卡死,动作失灵;某些电气系统在随主机运动时,会因毛刺脱落而造成回路短路或使磁场受到破坏,影响系统正常工作;对于液压系统元件,如果毛刺脱落,毛刺将存在于各液压元件微小的工作间隙内,造成滑阀卡死、使回路或滤网堵塞而造成事故,还会引起流体紊流或层流,降低系统的工作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注塑件进行双侧去毛刺的方法,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可以对同一注塑件进行双侧去毛刺,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对注塑件进行双侧去毛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朵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朵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68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