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进含W合金钢中纳米碳化物析出的热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06569.0 | 申请日: | 201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4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吴开明;吴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1/18 | 分类号: | C21D1/18;C21D1/04;C21D1/773;C22C38/12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金钢 纳米碳化物 热处理 析出 钢坯 生产周期 奥氏体化 冰盐水 随炉冷 淬火 冰盐 均热 水中 磁场 加热 冷却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促进含W合金钢中纳米碳化物析出的热处理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先将钢坯在1100~1200℃条件下均热24~48h,随炉冷至室温。再于850~1000℃条件下奥氏体化20~40min,在冰盐水中淬火。然后在真空度为10‑3~10‑2Pa和磁场强度为10~14T条件下以3~7℃/min的速度加热至650~750℃,等温0.5~3.0h,冷却至室温。所述钢坯的化学成分是:C为0.06~0.14wt%,W为1.50~3.00wt%,P<0.01wt%,S<0.005wt%,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冰盐水的温度为‑3~‑1℃。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和生产周期短,用该方法处理后的含W合金钢的强度明显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含W合金钢中碳化物析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促进含W合金钢中纳米碳化物析出的热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超高强度钢是在合金结构钢的基础上,通过合金化、热处理和冷热加工工艺制得的超高强度、高塑性和良好韧性的钢铁材料,能够显著提高强度,同时保持良好的塑韧性,其抗拉强度≥1500MPa(或者屈服强度≥1380MPa)。随着钢铁材料研究水平的大幅提高,超高强度钢已经成为应用很广的一类重要钢铁材料,例如用于飞机起落架和平尾轴、装甲车的防弹钢板、大型机械的转向架、火箭的发动机外壳等一些特殊领域。而且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到远海深海平台、军事装备、矿山机械、车辆工程和建筑工程等领域。新一代高强度结构钢既需要超高强度的同时又要满足超强韧性,所以对钢种的开发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二次硬化超高强度钢,其工艺特点是经过淬火‐回火、淬火‐碳分配或者淬火‐碳分配‐回火等工艺,通过析出弥散分布的合金碳化物产生析出强化作用,使强度和硬度明显提高,同时韧性也得到提高。但其中的贵重金属Ni、Co等合金元素的含量非常高,使生产成本非常昂贵。
析出强化型超高强度钢种具有超高强度,同时还兼备了优良的塑性和韧性,被广泛应用于装甲用钢、防弹钢板、轴承用钢等诸多领域。科技人员作了大量的研发工作,如:“一种900MPa级热轧纳米析出强化型高强高韧钢及其制造方法”(CN108004475A)专利技术,该专利技术通过添加Nb、Ti、Mo、V等贵重合金元素获得了显微组织为贝氏体+纳米级碳化物的组织,制得900MPa级热轧纳米析出强化型高强高韧钢,但其合金成分复杂、成本高昂和热处理工艺复杂。另如“析出强化型马氏体钢及其制造方法”(CN104271787A)专利技术,该专利技术中通过添加高含量的Ni(7.5~11.0%)、Cr(10.5~13.5%)、Mo(1.75~2.5%)等合金元素,这类钢也是通过第二相粒子的析出实现良好性能,使强度升高,但合金元素添加过多,所以成本高昂,同时其热处理时间长达多个小时,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和生产周期短的促进含W合金钢中纳米碳化物析出的热处理方法,该方法能提高含W合金钢的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先将钢坯在1100~1200℃条件下均热24~48h,随炉冷至室温;再于850~1000℃条件下奥氏体化20~40min,在冰盐水中淬火;然后在真空度为10-3~10-2Pa和磁场强度为10~14T条件下以3~7℃/min的速度加热至650~750℃,等温0.5~3.0h,冷却至室温。
所述钢坯的化学成分是:C为0.06~0.14wt%,W为1.50~3.00wt%,P<0.01wt%,S<0.005wt%,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所述冰盐水的温度为-3~-1℃。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65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