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猪场废水的一体化处理技术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06492.7 | 申请日: | 201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29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郭俊元;陈诚;周禺伶;江世林;张国俊;杨澜;张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程华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处理 技术设备 导流系统 猪场废水 反应池 缺氧 硝化液回流系统 微生物制剂 絮凝预处理 供氧系统 进水系统 膜反应器 深度处理 脱氮除磷 依次连通 预处理段 预缺氧段 初沉池 好氧段 清水池 缺氧段 污泥池 厌氧段 中沉池 污泥 出水 好氧 回用 减小 膜池 曝气 厌氧 废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猪场废水的一体化处理技术设备,包括主体反应池、分点进水系统、搅拌导流系统、曝气供氧系统、污泥导流系统和硝化液回流系统。主体反应池包括预处理段以及依次连通的预缺氧段、厌氧段、缺氧段、初沉池、好氧段、中沉池、膜池、污泥池和清水池。废水经过微生物制剂絮凝预处理后,由以“预缺氧+厌氧+缺氧+好氧”为主体的工艺进行处理,随后再经过膜反应器深度处理,处理出水进行回用。本发明在减小一体化处理技术设备的占地面积的同时,有效提高了脱氮除磷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猪场废水的一体化处理技术设备。
背景技术
规模化生猪养殖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由此产生的猪场废水亦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猪场废水主要包括猪尿、猪粪和猪舍冲洗水,含有高浓度的有机成分、氨氮、磷。由于规模化养猪场排放的废水量大而且集中,如果不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于环境中,势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猪场废水的处理模式可归纳为:还田模式、自然处理模式和工程处理模式。还田模式和自然处理模式需要较大的土地面积,这是制约大多数养猪场的障碍,因此工程处理技术是养猪业的理想选择。
厌氧+好氧工艺是世界各地应用最为广泛的猪场废水工程处理技术,虽然厌氧处理能够将猪场废水中高浓度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沼气能源,但厌氧处理出水中污染物浓度仍然很高,特别是氮磷的去除效果不明显,甚至没有被去除,排放进入水体后,对环境的污染仍然很大。此外,经厌氧处理后,猪场废水的可生化性较差,加之氨氮浓度高,这使得现行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效果较差。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占地面积小、脱氮除磷效果好的猪场废水的一体化处理技术设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猪场废水的一体化处理技术设备,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减小占地面积,提高脱氮除磷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猪场废水的一体化处理技术设备,包括主体反应池、分点进水系统、搅拌导流系统、曝气供氧系统、污泥导流系统和硝化液回流系统,所述主体反应池包括预处理段以及依次连通的预缺氧段、厌氧段、缺氧段、初沉池、好氧段、中沉池、膜池、污泥池和清水池;
所述预处理段投放有用以进行絮凝处理的微生物制剂;所述分点进水系统用以将所述预处理段的进水分别导流至所述预缺氧段和所述厌氧段;所述搅拌导流系统用以对所述缺氧段和所述好氧段内的猪场废水进行搅拌以及对猪场废水的整个流动过程进行导流;所述曝气供氧系统设置于所述好氧段;所述硝化液回流系统用以将所述中沉池内的硝化液回流至所述缺氧段;
所述污泥导流系统包括第一污泥导流系统、第二污泥导流系统和第三污泥导流系统,所述第一污泥导流系统将所述初沉池内的污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回流至所述厌氧段,另一部分排至所述污泥池;所述第二污泥导流系统将所述中沉池内的污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回流至所述预缺氧段,另一部分排至所述污泥池;所述第三污泥导流系统将所述污泥池内的污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回流至所述好氧段,另一部分排出至污泥处理系统。
优选地,所述膜池内的膜组件为中空纤维膜,所述膜池用以投放除磷药剂。
优选地,所述曝气供氧系统包括气源、穿孔管、气体流量计和泄气阀,所述穿孔管一端与所述气源相连,所述穿孔管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好氧段内,所述气体流量计和所述泄气阀设置于所述穿孔管上。
优选地,所述好氧段包括依次相互连通的好氧首段、好氧中段和好氧末段,所述好氧首段和所述好氧末段为圆柱状,所述好氧中段为条状。
优选地,所述清水池内设置有消毒槽,所述消毒槽包括紫外线消毒灯。
优选地,所述中沉池和所述初沉池的池底均为锥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未经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64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