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甘薯种薯贮藏质量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606120.4 | 申请日: | 2018-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22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 发明(设计)人: | 闫会;张允刚;李强;刘亚菊;王欣;后猛;唐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 |
| 主分类号: | A01N3/00 | 分类号: | A01N3/00;A01C1/00;A01N43/58;A01P3/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2 | 代理人: | 夏恒霞 |
| 地址: | 2212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甘薯 种薯 贮藏 叶面喷施 青鲜素 薯率 萌芽 发芽率 甘薯叶片 甘薯贮藏 出苗率 甘薯干 贮藏期 排种 喷施 薯块 入库 收获 统计 调查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甘薯种薯贮藏质量的方法,属于甘薯贮藏技术领域。所述方法采用0.2~1mg/L的青鲜素溶液在收获前通过叶面喷施方法喷施甘薯叶片,并于入库贮藏后连续5个月统计种薯发芽率和烂薯率,然后挑选薯块完整、无烂薯的甘薯排种,调查萌芽性和出苗率。本发明采用青鲜素叶面喷施甘薯种薯,显著降低了甘薯干腐病的发生和烂薯率,抑制种薯的萌芽,提高了贮藏期甘薯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甘薯贮藏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提高甘薯种薯贮藏质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甘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饲、生物能源和加工作物,因其适应性强、耐贫瘠、耐干旱等优良特性而广泛种植。甘薯块根作为繁殖器官和营养器官,其储藏是甘薯产业链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种薯的质量影响着甘薯排种后的生长状况和产量。由于甘薯是非休眠作物,贮藏过程中会出现发芽、缩水甚至霉烂变质等现象,造成块根营养成分流失,加工及栽培品质下降。目前大部分地区仍沿用粗放的窖藏方式,多入库前采用多菌灵等农药对甘薯窖进行喷洒,贮藏温度10-15℃,贮期短,贮后品质差。据统计,15%的甘薯因保藏不当而霉烂变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甘薯保鲜技术已成当务之急。
青鲜素为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被植物的根部或叶面吸收,由木质部和韧皮部传导至植株体内,通过阻止细胞分裂,从而抑制植物生长,主要用于防止洋葱、大蒜及马铃薯贮藏期间的萌芽、抽薹。研究表明青鲜素在植物体内残留期约1-2个月,储藏后残留量较低,使用比较安全。目前未见青鲜素用于甘薯储藏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甘薯种薯贮藏质量的方法。该方法通过甘薯收获前叶面喷施青鲜素(MH),有效预防贮藏期甘薯干腐病,显著提高种薯贮藏质量同时对种薯萌芽无显著影响。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高甘薯种薯贮藏质量的方法,收获前采用青鲜素叶面喷施甘薯叶片的方式进行处理。
为获得高质量甘薯种薯,采用0.2~1mg/L青鲜素溶液通过叶面喷施方法喷施甘薯叶片。
为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采用青鲜素溶液分别在收获前14天、21天通过叶面喷施方法喷施甘薯叶片各一次。
所述的青鲜素溶液的浓度为0.2~1mg/L,即每1L溶剂中分别加入0.2~1mg的青鲜素。
所述的青鲜素溶液中的溶剂可以是二乙醇胺或三乙醇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采用0.2~1mg/L的青鲜素溶液叶面喷施甘薯种薯,收获前叶片喷施甘薯显著降低了贮藏期甘薯干腐病的发生和烂薯率,提高了贮藏期甘薯的质量。贮藏5个月后薯块基本无腐烂和萌芽,排种后萌芽性一致,出苗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药剂处理对徐紫薯8号品质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下述实施方式中所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方式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甘薯品种为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选育的高花青素甘薯新品种徐紫薯8号。试验地点为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试验示范基地。
本发明所提供的药剂为通过商业途径获得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青鲜素。
实施例1
1.甘薯叶面喷施青鲜素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未经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61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