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产品用高性能封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605140.X | 申请日: | 2018-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2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 发明(设计)人: | 朱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旺友门窗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63/00 | 分类号: | C08L63/00;C08L23/06;C08L23/08;C08L23/12;C08L45/00;C08L5/08;C08K13/04;C08K7/14;C08K3/36;C08K3/26 |
| 代理公司: | 合肥道正企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0 | 代理人: | 吴琼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封装材料 电子产品 二氧化硅溶胶 甲基六氢苯酐 纳米级珍珠粉 四乙基溴化铵 酸酐类固化剂 聚丙烯纤维 壳聚糖改性 玻璃纤维 复合树脂 击穿电压 吡咯单体 重量份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产品用高性能封装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复合树脂34‑38份、玻璃纤维15‑19份、壳聚糖改性聚丙烯纤维16‑22份、酸酐类固化剂甲基六氢苯酐6‑10份、四乙基溴化铵1‑3份、吡咯单体4‑8份、二氧化硅溶胶3‑5份、纳米级珍珠粉6‑10份。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产品用高性能封装材料,该封装材料抗拉强度、击穿电压相比现有技术得到很大改善,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产品用高性能封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是以电能为工作基础的相关产品,主要包括:手表、智能手机、电话、电视机、影碟机(VCD、SVCD、DVD)、录像机、摄录机、收音机、收录机、组合音箱、激光唱机(D)、电脑、移动通信产品等。因早期产品主要以电子管为基础原件故名电子产品,电子技术是欧洲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最早由美国人莫尔斯1837年发明电报开始,1875年美国人亚历山大贝尔发明电话,1902年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发明电子管。电子产品在二十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电子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而电子产品封装材料因此随之发展起来。
现有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CN106281064B)公开了一种新型环保太阳能光伏电池封装材料,由以下原料制成:古马隆树脂、环氧硬酯酸丁酯、丙烯酸十八烷基酯、丙烯酸丁酯、聚氧乙烯月桂醇醚硫酸钠、石油磺酸苯酯、硬酯酸丁酯、聚硫橡胶、氯丁橡胶、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二丙烯三胺、聚乙烯蜡、短切玻璃纤维、石英粉、乙基纤维素、丙烯酸酯共聚物、偶氮二异丁酸(丙烯酸乙二醇)酯、叔丁基过氧化碳酸-2-乙基己酯、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磷酸三甲苯酯、双-1-癸烷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4-醇癸二酸酯、抗氧剂、热稳定剂、抑烟剂、抗老化助剂、紫外线吸收剂,该封装材料击穿电压、抗拉强度不能很好的相匹配,需进一步完善。
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CN105175965B)公开了一种钼酸锂纳米棒电子封装材料,属于电子封装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钼酸锂纳米棒电子封装材料的质量百分比组成如下:钼酸锂纳米棒65-80%、聚乙烯醇8-1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0.05-0.5%、异丙醇铝4-8%、微晶石蜡4-8%、水3-7%,钼酸锂纳米棒的直径为50-100nm、长度为1-3μm,该封装材料抗拉强度较差,限制了其技术发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产品用高性能封装材料,该封装材料抗拉强度、击穿电压相比现有技术得到很大改善,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产品用高性能封装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复合树脂34-38份、玻璃纤维15-19份、壳聚糖改性聚丙烯纤维16-22份、酸酐类固化剂甲基六氢苯酐6-10份、四乙基溴化铵1-3份、吡咯单体4-8份、二氧化硅溶胶3-5份、纳米级珍珠粉6-10份。
优选地,所述电子产品用高性能封装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复合树脂36份、玻璃纤维17份、壳聚糖改性聚丙烯纤维19份、酸酐类固化剂甲基六氢苯酐8份、四乙基溴化铵2份、吡咯单体6份、二氧化硅溶胶4份、纳米级珍珠粉8份。
优选地,所述复合树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
环氧树脂16-22份、聚乙烯树脂12-16份、EVA树脂10-12份、聚丙烯树脂6-10份、水性萜烯增粘树脂4-10份。
优选地,所述玻璃纤维厚度为280-300u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旺友门窗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市旺友门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51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