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散热片表面涂料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05087.3 | 申请日: | 201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64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常兵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法雷特热交换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201/00 | 分类号: | C09D201/00;C09D5/08;C09D7/61;C09D7/65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沈尚林 |
地址: | 2461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片表面 散热片 涂料溶液 石墨烯 散热 涂料 导热性 导热 纳米陶瓷粉末 表面活性剂 纳米陶瓷粉 纳米氧化硅 耐高温树脂 发热器件 耐腐蚀性 使用寿命 分散剂 耐腐蚀 消泡剂 重量份 树脂 乙醇 丙酸 涂覆 固化 汽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散热片表面涂料,由涂覆在散热片表面的涂料溶液固化而成,所述涂料溶液由如下原料按重量份组成:水溶性丙酸树脂10‑20份、水溶性耐高温树脂30‑40份、石墨烯5‑15份、分散剂1‑3份、表面活性剂0.5‑1.5份、消泡剂2‑4份、纳米氧化硅6‑8份、纳米陶瓷粉末8‑10份、乙醇2‑6份、水50‑60份。本发明利用石墨烯极高的导热性,提高了散热片的散热速度,从而降低了发热器件的温度,利用纳米陶瓷粉易导热、耐腐蚀的特性,在提高了的散热片的散热速度同时,提高了散热片的耐腐蚀性,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散热片的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汽车散热片表面涂料。
背景技术
目前各行各业设计要求环保节能越来越高,热能转换越来越快,空气和水质导热耐热实用性能较差,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损坏必须要进行更换,增加了企业成本,造成散热设备损坏,造成经济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散热片表面涂料,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汽车散热片表面涂料,由涂覆在散热片表面的涂料溶液固化而成,所述涂料溶液由如下原料按重量份组成:水溶性丙酸树脂10-20份、水溶性耐高温树脂30-40份、石墨烯5-15份、分散剂1-3份、表面活性剂0.5-1.5份、消泡剂2-4份、纳米氧化硅6-8份、纳米陶瓷粉末8-10份、乙醇2-6份、水50-60份。
优选的,所述涂料溶液由如下原料按重量份组成:水溶性丙酸树脂10份、水溶性耐高温树脂30份、石墨烯5份、分散剂1份、表面活性剂0.5份、消泡剂2份、纳米氧化硅6份、纳米陶瓷粉末8份、乙醇2份、水50份。
优选的,所述涂料溶液由如下原料按重量份组成:水溶性丙酸树脂15份、水溶性耐高温树脂35份、石墨烯10份、分散剂2份、表面活性剂1份、消泡剂3份、纳米氧化硅7份、纳米陶瓷粉末9份、乙醇4份、水55份。
优选的,所述涂料溶液由如下原料按重量份组成:水溶性丙酸树脂20份、水溶性耐高温树脂40份、石墨烯15份、分散剂3份、表面活性剂1.5份、消泡剂4份、纳米氧化硅8份、纳米陶瓷粉末10份、乙醇6份、水60份。
优选的,所述分散剂为聚氯乙烯、聚氧化乙烯、聚乙二醇、聚乙烯蜡、聚氯乙烯及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聚丙烯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硬脂酸钠及十六烷基磺酸钠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消泡剂为苯乙醇油酸酯、二甲基硅油、GP消泡剂及聚二甲基硅氧烷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石墨烯极高的导热性,提高了散热片的散热速度,从而降低了发热器件的温度,利用纳米陶瓷粉易导热、耐腐蚀的特性,在提高了的散热片的散热速度同时,提高了散热片的耐腐蚀性,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汽车散热片表面涂料,由涂覆在散热片表面的涂料溶液固化而成,所述涂料溶液由如下原料按重量份组成:水溶性丙酸树脂10份、水溶性耐高温树脂30份、石墨烯5份、分散剂1份、表面活性剂0.5份、消泡剂2份、纳米氧化硅6份、纳米陶瓷粉末8份、乙醇2份、水50份。
上述分散剂为聚氯乙烯、聚氧化乙烯、聚乙二醇、聚乙烯蜡、聚氯乙烯及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至少一种。
上述表面活性剂为聚丙烯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硬脂酸钠及十六烷基磺酸钠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法雷特热交换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法雷特热交换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50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