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性能石墨烯尼龙6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03663.0 | 申请日: | 201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1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潘凯;张文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77/02 | 分类号: | C08L77/02;C08K7/00;C08K3/04;C08J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立改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烯 尼龙6复合材料 制备 氧化石墨烯 己内酰胺 尼龙 高分子复合材料 表面官能团 尼龙6母粒 接枝反应 开环聚合 熔融共混 共聚法 共混 接枝 母粒 生产工艺 挤出 改进 | ||
一种高性能石墨烯尼龙6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采用原位共聚法,在己内酰胺中添加较高含量的氧化石墨烯,然后进行己内酰胺的开环聚合,通过和表面官能团之间的接枝反应,将尼龙接枝到氧化石墨烯上,制备出石墨烯尼龙6母粒。然后采用熔融共混挤出的方法,将该母粒按一定的比例与纯尼龙6进行共混,从而制备出性能优异的石墨烯尼龙6复合材料。本发明所涉及到的石墨烯尼龙6复合材料具有极佳的强度和韧性,并且本发明的生产工艺仅需对现在工艺进行简单改进,适合工业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涉及一种石墨烯尼龙6母粒及高性能石墨烯尼龙6复合材料制备方法,所合成的石墨烯尼龙6复合材料具有力学性能优异的特点。
背景技术
尼龙6是工程塑料中开发最早的品种,是目前聚酰胺塑料中产量最大的品种之一。与其它工程塑料相比,PA6具有力学强度高、电气性能良好、耐磨、抗震吸音、耐油、耐弱酸、弱碱及弱极性有机溶剂、加工流动性好等优良的综合性能。但是PA6也存在着耐强酸强碱性差、湿态和低温冲击强度低、吸水率大、熔体流动性大、注射成型时易流延,造成加工成型工艺复杂而且影响了其制品尺寸的稳定性,且易燃烧等缺陷,大大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
纳米改性材料是纳米材料发展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形成的纳米改性材料既具有高分子材料的韧性和易加工性,又具有纳米材料的刚性和特殊性能。石墨烯是继碳纳米管后,碳材料家族又一纳米级的功能性材料,目前已成为材料学、物理学、化学领域的国际热点课题。石墨烯具有机械强度高,稳定性好,原料来源丰富等优点,这为石墨烯尼龙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性。
以石墨烯这种纳米材料改性尼龙,突破了改性尼龙所局限的传统材料。改性方式也不再使用传统的物理共混,而改成与己内酰胺原位聚合,很好的解决了物理共混所伴有的分散不好的问题,氧化石墨烯表面的官能团与尼龙酰胺键的强极性作用,使得两者界面结合大大增强,接枝的尼龙分子链也使两者的相容性得到改善。石墨烯上大量的羧基官能团虽然有利于尼龙的接枝,但是由于羧基是尼龙的封端剂,在聚合过程中会限制尼龙链的增长,导致最后随着氧化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尼龙的分子量会逐渐减低,这样最后反而会影响尼龙的性能。使用母粒的方法,首先制备高含量的石墨烯尼龙6复合材料母粒,虽然母粒的分子量和各方面性能较差,但可以在氧化石墨烯表面接枝一定量的尼龙分子链。在随后的共混加工过程中,增加了与尼龙基体的相容性,使石墨烯在尼龙基体里的均匀分散,制备出高性能石墨烯尼龙6复合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烯尼龙6母粒及高性能石墨烯尼龙6复合材料制备方法,采用原位共聚法,在己内酰胺中添加较高含量的氧化石墨烯,然后进行己内酰胺的开环聚合,通过和表面官能团之间的接枝反应,将尼龙接枝到氧化石墨烯上,制备出石墨烯尼龙6母粒。然后采用熔融共混挤出的方法,将该母粒按一定的比例与纯尼龙6进行共混,从而制备出性能优异的石墨烯尼龙6复合材料。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方案如下:
一种高性能石墨烯尼龙6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1)将表面含羧基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与己内酰胺混合,超声振荡,得到均匀混合液;
(2)将步骤(1)中产物转移至高温高压反应釜中,通入氮气和抽真空循环操作多次,排出釜内空气,高速搅拌,按一定聚合工艺进行反应;
(3)步骤(2)反应结束后,产物经过水冷取出,粉碎后在沸水中进行萃取;
(4)将步骤(3)所得产物取出,在真空烘箱中进行真空加热干燥处理,即可得到石墨烯尼龙6母粒;
(5)将步骤(4)母粒与尼龙6粒料按照一定的配比使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共混,即可得到高性能石墨烯尼龙6复合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36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高温高导热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汽车仪表盘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