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残余电压的控制方法、电路及使用该方法的家用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03358.1 | 申请日: | 201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011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曾彬;刘礼发;李桂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3/14 | 分类号: | H02H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思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15 | 代理人: | 林祥 |
地址: | 312017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残余 电压 控制 方法 电路 使用 家用电器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残余电压的控制方法,将跨接在火线或零线与地线之间的Y电容与一电子开关串联,该电子开关设置为处于导通状态;当系统掉电后,令该电子开关断开,切断连接该Y电容的火线或零线对地的回路。本申请还提供相应的残余电压的控制电路及使用该方法的家用电器。本申请通过增设一电子开关,能够在系统掉电后,断开回路,使连接该Y电容的火线或零线与地线之间的残余电压满足国标GB4706.1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的残余电压的控制方法、控制电路及使用该控制方法的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标对家用电器残余电压的要求是:以额定电压供电,在电压峰值断开电源,在断开后的1S时,测量插头各插脚之间的电压,此电压不应超过34V。现有的家用电器的一般是在产品断电瞬间,泄放电阻自动开始放电;或通过掉电检测模块检测到已拔掉插头,则立马接通负载回路来将电容的残余电压泄放掉,从而达到降低各插脚之间的电压的目的。此方法通过导通泄放回路来加快电流消耗,能够使L脚(火线脚),N脚(零线脚)之间的残余电压快速降低到安全值以下。
但是上述方法对于L脚对地以及N脚对地却没有明显的改善效果。经过分析和验证,引起L脚对地以及N脚对地残余电压偏高的原因为Y电容。在家用电器类产品上,其EMC滤波器一般都接有Y电容,通常为2颗,一脚跨接到L线(火线)或N线(零线),一脚跨接到地线。在断电后,Y电容仍然会持续对L线或N线和地线回路放电,由于其回路的特殊性及安全考虑,不能在相线与地之间增加放电电阻,而通过导通负载放电回路对它也没有明显的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残余电压的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针对Y电容引起的残余电压的控制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家用电器。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残余电压的控制方法,将跨接在火线或零线与地线之间的Y电容与一电子开关串联,该电子开关设置为处于导通状态;当系统掉电后,令该电子开关断开,切断连接该Y电容的火线或零线对地的回路。本申请控制方法通过增设一电子开关,能够在掉电后,切断连接该Y电容的火线或零线对地的回路,由于回路已断开,此时去测量连接该Y电容的火线或零线与地线之间的残余电压低于10V,远小于34V,满足国标GB4706.1的要求。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该电子开关串联在该Y电容与地线之间,当系统掉电时,该电子开关切断该Y电容与地线的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该电子开关串联在该Y电容与火线或零线之间,当系统掉电后,该电子开关切断该Y电容与火线或零线的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当系统掉电后,通过掉电检测模块检测掉电,并将掉电信号发送给控制芯片,该控制芯片控制所述电子开关断开。本申请通过掉电检测模块检测掉电,以及时断开该电子开关。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该电子开关为光电耦合器、继电器或可控硅。本申请可以选择现有的多种类型的电子开关。
本申请是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残余电压的控制电路,包括跨接在火线或零线与地线之间的Y电容及控制芯片,还设有与该Y电容串联的电子开关,该电子开关设置为处于导通状态,并且该电子开关受该控制芯片的控制,在系统掉电时断开。本申请控制电路通过增设一电子开关,能够在掉电后,切断连接该Y电容的火线或零线对地的回路,由于回路已断开,此时去测量连接该Y电容的火线或零线与地线之间的残余电压低于10V,远小于34V,满足国标GB4706.1的要求。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该电子开关一端接Y电容,另一端接地。将电子开关设置在Y电容与地线之间,电路设计会比较简单。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该电路设有两个Y电容,分别跨接在火线与地线之间,以及零线与地线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33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