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材料的比选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02254.9 | 申请日: | 201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9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周鸣;黄暋;姜东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T17/00;G06T1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95 | 代理人: | 王宏婧 |
地址: | 200235 上海市徐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材料 数字化信息 建筑设计 三维模型 数据库 方案阶段 经验选择 美术效果 数字环境 数字模型 物理性质 现场施工 真实尺度 还原 可信 样板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材料的比选方法,通过建立建筑材料对应真实效果的数字化信息的数据库,在建筑设计方案阶段将数据库内的建筑材料的数字化信息应用于建筑三维模型中,并通过VR系统实时比选各种建筑材料所呈现的真实效果,避免了建筑师凭借经验选择建筑材料时容易发生的错误,也避免了另设样板墙所带来的浪费。进一步的,所述建筑材料的数字模型在数字环境中的对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还原更加真实可信,而不是纯美术效果表达,从而使建筑的表达效果更有说服力,此外,所述建筑三维模型还可以方便可靠地用于指导现场施工。更进一步的,评审专家也可以通过VR系统在真实尺度空间和任意角度下查看建筑设计的真实效果,从而更客观地作出评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材料的比选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建筑设计行业中,建筑师对于建筑材料的比选和表达,一般通过CAD二维图纸、三维设计软件和二维效果图等方式来实现,例如图1所示。图1提供了一种现有的建筑材料选择应用的流程,具体包括:
步骤一T1,通过建筑师的经验对建筑材料进行初步选择和配置;
步骤二T2a、T2b,在Sketchup中贴图示意并在CAD中标注材料名称;
步骤三T3,通过3DsMAX渲染效果图或建筑动画表达;
步骤四T4,设置实体样板墙;
步骤五T5,现场施工。
显然,这样的建筑材料选用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具体来说,通过CAD等设计软件在二维图纸中标注材料名称和分布,无法较为直观的观察各种建筑材料的安装与铺装后的效果;而在3DsMAX、Sketchup等常用的三维设计软件中,对建筑材料也只能表达基础的贴图效果,也无法在设计中直观地观察建筑材料的真实效果。另外,使用Vray等渲染器所制作的二维效果图则较为主观和概念化,导致二维效果图对空间比例和尺度的还原不能作为真实效果的依据,建筑材料的效果停留在较为主观的偏美术视觉表达阶段,无法用于直接指导施工。因此,建筑师对于建筑材料的使用往往是凭借经验,经常容易产生错误。为此,在施工前,一般会通过设置样板墙的方式,对建筑材料1:1现场实际进行比选,但此方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建筑材料的比选方法,以解决在建筑设计中无法通过软件直观比选建筑材料实际效果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材料的比选方法,通过建立建筑材料的数字化采样数据库,可以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通过VR系统实时比选各种建筑材料所呈现的真实效果,以此避免了建筑师凭借经验选择建筑材料时容易发生的错误,也避免了另设样板墙所带来的浪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材料的比选方法,包括:
步骤一:根据建筑方案构建一建筑三维模型,并为所述建筑三维模型选择一建筑材料;并将所述建筑材料的特征与一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判断所述建筑材料的特征与所述数据库中的数据是否匹配;
若是,则判断所述数据库已收录所述建筑材料,并执行步骤三;
若否,则判断所述数据库未收录所述建筑材料,并执行步骤二;
步骤二:获取所述建筑材料的数字模型在一特定采样条件下所对应真实效果的数字化信息,并将所述建筑材料的数字模型所对应的所述数字化信息保存至数据库;
步骤三:访问所述数据库,将所选的所述建筑材料的数字模型所对应的所述数字化信息应用至所述建筑三维模型;
步骤四:判断所述建筑三维模型上所应用的所述建筑材料的数字模型所对应的所述数字化信息的模拟效果是否满足预设要求;
若是,则为所述建筑三维模型配置当前选择的所述建筑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22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