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补液蚊虫诱捕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01821.9 | 申请日: | 201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5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庆县植物保护站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蒙捷 |
地址: | 564499***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补液缸 蚊虫诱捕器 光电开关 储液瓶 容纳盒 自动补液 输液管 气缸 通孔 连通 单向出液阀 活塞 补液机构 侧壁 诱捕 蚊虫捕灭器 电缆连接 方案解决 进虫口 推动杆 瓶口 蒸发 补充 申请 | ||
本申请公开了蚊虫捕灭器技术领域的一种自动补液蚊虫诱捕器,一种自动补液蚊虫诱捕器,包括容纳盒和补液机构,容纳盒的侧壁上设有进虫口,容纳盒的侧壁的底部还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光电开关,且光电开关位于容纳盒内;补液机构包括储液瓶和补液缸,补液缸的一端连通有输液管,输液管远离补液缸的一端与通孔连通,输液管内设有一单向出液阀,补液缸内设有活塞,补液缸的另一端设有气缸,气缸与第一光电开关和第二光电开关通过电缆连接,气缸的推动杆与活塞固定连接;储液瓶位于补液缸的上方,储液瓶的瓶口与补液缸连通,储液瓶的瓶口中也设有一单向出液阀。采用本方案解决了蚊虫诱捕器中的诱捕液蒸发后需人工进行补充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蚊虫捕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补液蚊虫诱捕器。
背景技术
蚊子是多种病原的载体,容易传播包括疟疾、登革热等在内的多种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市场上各种各样的灭蚊虫装置,一般分为电击型灭虫灯、光诱捕虫灯和化学灭蚊装置三种。电击型灭虫方法是利用高压电流电压,在飞虫靠近电网时产生触电火花,将蚊虫电死,同时会产生虫体烧焦的臭味,此方法不卫生而且容易产生触电危险。光诱捕虫灯,该灯光谱单一,引诱蚊虫数量很少,效果不好。化学灭蚊方法具有潜在的污染,长时间过多地密切接触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所以为了保证在对蚊虫进行诱捕时,不会对人或周围环境产生影响,现在进行蚊虫诱捕时,更多的是采用在诱捕器中添加对蚊虫有吸引作用的糖和醋的混合溶液,将蚊虫吸引到诱捕器中,然后等蚊虫掉落到混合溶液中进行灭杀;但是采用此种方式进行蚊虫诱捕时,由于季节多在夏季,环境温度较高,混合溶液的水分蒸发较快,需人工进行混合溶液的补充,以保证蚊虫诱捕器的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自动补液蚊虫诱捕器,以解决蚊虫诱捕器中的诱捕液蒸发后需人工进行补充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补液蚊虫诱捕器,包括容纳盒和补液机构,所述容纳盒的侧壁上设有进虫口,容纳盒的侧壁的底部还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上方设有第一光电开关,通孔的下方设有第二光电开关,且第一光电开关和第二光电开关均位于容纳盒内的侧壁上;所述补液机构包括储液瓶和补液缸,补液缸的一端连通有输液管,输液管远离补液缸的一端与通孔连通,输液管内设有一个单向出液阀,补液缸内设有活塞,补液缸的另一端设有气缸,气缸与第一光电开关和第二光电开关通过电缆连接,气缸的推动杆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储液瓶位于补液缸的上方,储液瓶的瓶口与补液缸连通,储液瓶的瓶口中也设有一个单向出液阀。
本发明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在储液瓶中填满诱捕液,当容纳盒中的诱捕液蒸发,液面减少到通孔的底部时,第二光电开关由于无液面的遮挡而开启,第一光电开关开启时启动气缸,气缸启动时气缸的推动杆拉动活塞,此时补液缸中形成负压,由于输液管中设有单向出液阀,所以容纳盒中的气体不会进入到补液缸中,而储液瓶中的诱捕液受补液缸中的负压影响,诱捕液从储液瓶的瓶口中的出液阀进入到补液缸中,当气缸的推动杆推动活塞时,诱捕液通过输液管中的单向出液阀进入到容纳盒中,同时由于储液瓶的瓶口处设有单向出液阀,补液缸中的诱捕液不会受活塞挤压而回流到储液瓶中;当诱捕液流入到容纳盒中后,容纳盒中的液面逐渐升高,当液面升高遮挡住第一光电开关时,第一光电开关停止气缸的电源,气缸停止运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通过在诱捕器的侧壁上设置储液瓶,并通过储液瓶与设有活塞的补液缸连通,活塞又通过气缸运行时的推拉将储液瓶中的诱捕液注入到容纳盒中,达到了容纳盒中的诱捕液蒸发减少时,自动补充诱捕液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庆县植物保护站,未经余庆县植物保护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18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蝗虫种群监测和防治的方法及诱捕装置
- 下一篇:一种茶树害虫诱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