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特定浓度碳纳米管进行观赏植物组培快繁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01662.2 | 申请日: | 201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064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傅力;郑玉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黄前泽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特定 浓度 纳米 进行 观赏植物 组培快繁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利用特定浓度碳纳米管进行观赏植物组培快繁的方法。本发明在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获得丛生芽后,不再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而是利用碳纳米管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进行植物组培快繁。本发明在壮芽及壮苗和生根阶段用碳纳米管代替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效的缩短了无菌苗移栽的缓苗期,提高了移栽的成活率,大大提高了组培快繁的繁殖效率;本发明以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碳纳米管协同作用,诱导丛生芽的萌发和增殖,可大大的提高组培快繁的繁殖系数;同时以碳纳米管代替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使壮苗培养和生根培养同时进行,大大加快了植物组培快繁的进程,缩短了组培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碳纳米管进行植物组培快繁方法。
背景技术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是日本NEC公司基础研究实验室的电镜专家Iijima于1991年从电弧法生产的碳纤维中发现的一种新型的碳晶体。碳纳米管自被发现以来,因其特殊的纳米结构和独特的力学、电学、热学和化学性能,以及由此带来的在电学、光学、生物医学、储能、催化和传感等诸多领域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界和产业界的高度关注。有研究表明,碳纳米管能够刺透种皮,促进水分吸收,从而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生根。
目前植物组培快繁的技术体系中,均以添加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诱导外植体进行脱分化和再分化,从而获得无菌苗。存在的问题是所获得的无菌苗在失去高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刺激后,生长缓慢甚至停顿,导致无菌苗移栽后存在一个漫长的缓苗期,部分无菌苗甚至会死亡。因此建立一种有效缩短植物组培苗生根后缓苗期的组培快繁方法,对于植物组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获得丛生芽后,不再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而是利用碳纳米管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进行植物组培快繁的方法。
该方法具体是:
步骤(1)、外植体灭菌、消毒;
步骤(2)、诱导丛生芽;
芽诱导培养基采用常用芽诱导培养基,但必须含有一定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0.5-5mg/L的碳纳米管;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的选择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技术。
步骤(3)、增殖不定芽;
芽增殖培养基采用常用芽增殖培养基,但必须含有一定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0.5-4.5mg/L的碳纳米管;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的选择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技术。
步骤(4)、壮芽培养;
壮芽培养基包括碳纳米管0.5~4mg/L、蔗糖35~45mg/L以及其他成分,但一定不能含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碳纳米管、蔗糖以及其他成分的具体选择及浓度根据具体种属苗进行调节。
步骤(5)、壮苗生根共培养;
培养基里面包括碳纳米管0.5~3mg/L、蔗糖35~45mg/L以及其他成分,但一定不能含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碳纳米管、蔗糖以及其他成分的具体选择及浓度根据具体种属苗进行调节。
步骤(6)、炼苗移栽。
所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一般为6-苄氨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
所述的碳纳米管为多壁碳纳米管、单壁碳纳米管或其他经过简单修饰碳纳米管(如多壁羧化碳纳米管)等。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在壮芽及壮苗和生根阶段用碳纳米管代替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效的缩短了无菌苗移栽的缓苗期,提高了移栽的成活率,大大提高了组培快繁的繁殖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16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