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镁离子电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镁离子电池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01415.2 | 申请日: | 2018-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828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邵国胜;王卓;张向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新世纪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8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张兵兵 |
地址: | 450100 河南省郑州市荥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子 电池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复合材料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镁离子电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镁离子电池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镁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的镁离子电池材料其化学式为:MgaAbMo1‑mXmS2YnZc,其中,0≤a≤1;A为Li、Na中的一种,0≤b≤1;X为Ti、Sn、V、Fe、Nb、Zn、Cu、W、Ni、Co中的一种或几种,0≤m≤0.15;Y为O、C、N、S、Se、Te中的一种或几种,0≤n≤0.10;Z为卤素,0≤c≤1。本发明的镁离子电池材料,具有优良的镁离子电导性能和热力学稳定性,扩散激活能低,载流子电导率高,且与金属Mg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兼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镁离子电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镁离子电池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镁离子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锂离子电池被广泛的应用于便携式可充电器件或者大功率电动汽车相关的领域。但是,地球上储存量并不富裕的锂恐难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锂离子电池的可持续发展存在潜在危机。因此,基于地球上资源富裕的金属元素,研发下一代金属离子电池迫在眉睫,如采用Na+、Mg2+、Al3+和Zn2+的金属离子电池。
镁离子电池近年来越来越被广泛关注,镁的存储量为锂的1000倍,价格仅仅为锂的7%,镁离子电池的应用前景良好。同时,由于镁离子带二价电荷同时其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小,仅为因此在单次电循环中能提供2205mAh·g-1的重量能量密度和3833 mAh·cm-3的体积能量密度,远远高于现阶段基于石墨负极的商业锂离子电池。此外,由于金属镁相对于锂或者钠化学活性稳定,实际运用中能直接用金属镁作为镁电池的负极。并且由于镁属于六方晶系,在放电过程中不会有镁枝状晶在镁负极表面生成。因此,镁离子电池还具有稳定性高的特点。
但是,由于Mg2+带二价电荷与正极中的非金属元素有非常强的静电相互作用,在电极材料中实现Mg2+离子的快速输运仍然极具挑战。
以传统氧化物电极材料体系为例,如α-MnO2体系,尽管该体系具有直径为的大空洞,但是镁离子在该体系中的扩散激活能高达0.8-1.0eV,难以传输。同时,Mg和氧化物电极材料中O间的强静电作用会导致氧化物发生剧烈相变和结构坍塌,难以保证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近年来,随着硫化物相关研究工作的进行,某些硫基层状或者含硫MOF体系表现出较好的镁离子输运行为,如层状硫化物MoS2、TiS2等能很好的实现对材料层间距和离子输运通道尺寸上的宏观调控。但是,同样是由于Mg与S间较强的相互作用,一旦Mg与S结合, Mg离子在充电过程中难以实现与S完全分离,无法实现快速充电。另外,层状硫化物MoS2, TiS2等体系容纳Mg2+离子数目有限,难以实现其高的能量密度。此外,在Mg2+离子嵌入和脱出的工程中会造成相应体系的体积发生剧烈变化,使之容易从集流体上脱离,造成不良的电池性能。因此,研究一种构型稳定的镁离子电池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型稳定的镁离子电池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上述镁离子电池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镁离子电池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镁离子电池材料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新世纪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郑州新世纪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014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